第194頁(第1/2 頁)
與此同時,國丈南宮鴻儒抽調麾下三座疆域的所有戰衛軍集結,當夜就率領麾下三百萬士兵趕赴禁城,路上,南宮鴻儒以國丈身份許諾朝臣,只要眾臣一心擁護新君,帝君絕不辜負眾臣。
聽到皇后娘娘和國丈爺的承諾,看著聖旨裡的內容,現場的眾臣一時陷入了猶豫之中,正在這時,南宮雄霸攜帶家將和後宮的一千多名女侍衛圍住了金霄殿。
就在皇后娘娘和南宮雄霸從金霄殿中威逼群臣擁立新君時,兵部尚書夏遠霄和另外幾名皇子則趁機逃離了府邸,他們前腳剛跑掉,負責圍堵的南宮府家將便趕來了。
聽到帝君的傳位詔書中冊封了四皇子夏遠幽為新任帝君,太子、二皇子全都表示不認同,二人聲稱詔書系偽造,太子號召武將勢力反抗,二皇子則發動文官抵制。
雖然心中牽掛帝都局勢,可是奈何幾位皇子都不在禁城,他們此刻全都在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那就是即將進入災區但又還沒有進入災區的路上。
來的時候,這幾位皇子跟凌俠的晝夜兼程不同,他們幾人率領各自的隨從,白天趕路,夜間歇息,偶爾還喝點小酒,因此耽誤了一些行程。
所以雖然已經過去四個月了,但四名負責賑災的皇子尚且在賑災的路上,只要再有一個月左右,四位賑災欽差才能進入災區,可誰也沒有想到,帝君會在這個節骨眼上駕崩。
聽到帝君駕崩的訊息後,四位皇子頓時慌了,他們全都顧不上賑災撫民的旨意了,一心想著帝君的大統之位,因此幾位在外執行任務的皇子,快馬加鞭的返回帝都。
在那些皇子的心中,跟帝都的皇位比起來,災區的災民就算死絕了也沒關係,因此從驛站給各受災疆域總督發了一紙書信,讓他們自行救災,自給自足,自力更生之後,眾人就不管了。
來的時候走了四個月,回去估計還得四個月,要是等到那個時候,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樣的變故?好在這一次四皇子也跟著出來了,否則的話,帝都就要為新君舉行登基大典了。
太子和二皇子要搶在四皇子登基之前趕到帝都扭轉乾坤,而四皇子則急著返回帝都登基稱帝,因此三夥人都在爭分奪秒,誰先快一步返回帝都,誰就有可能翻轉局勢。
幾位皇子心中雖然急不可耐,但他們也不敢盲目返回帝都,生怕帝都被人控制,如果真是那樣的話,那他們此時回去就不亞於自投羅網,進去之後恐怕就出不來了。
為了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危,眾位皇子全都亮出了底牌,把那些平時隱藏捨不得用的力量全都展示了出來,他們要不惜一切代價把帝君之位搶到手中,讓自己登上龍椅寶座。
四皇子最先下手,他返回帝都的路上宣佈了第一條君令,命原禁衛軍大都督南宮雄霸官復原職,立即執掌帝都禁城安全,接令後,南宮雄霸下令召集麾下原禁衛軍士兵返回帝都集結。
雖然禹夏疆的三百四十萬禁衛軍被整編抽調至太子麾下,但他們的領兵將領大多數還是南宮家族的人,多年薰陶,這些將士的骨子裡還是把自己當做禁衛軍,而不是戰衛軍,
聽到南宮雄霸官復原職,太子就感覺不妙,想要派人把那些禁衛軍的高階將領控制住,但是他晚了一步,當南宮雄霸的命令傳到軍營之後,三百多萬禁衛軍被南宮一族的將領給帶走了。
得知禁衛軍被南宮家族的將領拐走之後,太子氣的咬牙切齒,他剛剛駐紮不久,之前派人去彭天罡佔領的城門下叫陣,但是彭天罡一直避而不出。
此時此刻,太子顧不上繼續剿滅叛軍了,點齊兵馬後,他率領麾下剩餘的七百萬士兵直奔帝都殺去,要把自己的敵位搶回來,同時他還號召武將勢力坐鎮的疆域做好反抗逆君的準備。
太子率兵返回帝都爭奪帝位,二皇子也不甘落後,他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