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頁(第1/2 頁)
此後十年日本人沒有在東南沿海挑事兒,但荷蘭人來了。17世紀初,荷蘭擺脫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後也加入殖民者的行列。荷蘭這個低於海平面,不得不年年築大堤以防海水的滅頂之災的小國卻煥發出征服世界的勃勃雄心,號稱海上馬車夫的他們趕著能蹈海穿浪的&ldo;馬車&rdo;走向了世界。
1604年8月荷蘭人派兩艘戰艦駛向澎湖,當時正值明末北方抗清前線吃緊,明朝海軍從澎湖撤退,於是荷蘭人以通商為名順利佔領澎湖。抗倭英雄沈有容率二十艘戰船來收復澎湖,荷蘭人說:&ldo;中國兵船到此,是不是要和我們幹一仗,如果是的話,我們奉陪。&rdo;沈有容說:&ldo;中國慣於殺賊,你們既說通商就優容你們,你們還蹬鼻子上臉。要想打仗嗎?你們難道沒聽說過我大破倭寇,使海水盡赤嗎?我不想讓你們步日本人的後塵。&rdo;荷蘭人韋麻郎無奈,他說等風暴平息就撤走,實際是賴著不走。
沈有容嚴肅地說:&ldo;我們福建巡撫說要調大軍剿滅你們,我說你們是來通商的,不必動武,只要我交涉,你們就撤走,大軍這才沒來。誰知你們不聽勸告,賴在這裡,幹不可告人的爛事,我打算回去稟報,讓巡撫發兵。&rdo;韋麻郎嚇得膽戰心驚,表示一定退兵,可他賊心不死,私下裡送三萬兩銀子給沈有容,讓他別趕他們走,被拒絕。韋麻郎這才死心,在十月二十五日離去。荷蘭人不費一槍一彈佔領澎湖,沈有容不費一槍一彈收復澎湖!
韋麻郎臨走時將銅炮、炮彈和荷蘭特產贈給沈有容,沈有容只留下炮彈和銅炮,其餘一概奉還,真是不殺而威,不令而行呀!人們在澎湖立石碑永久紀念此事,上書:&ldo;沈有容諭退紅毛韋麻郎等&rdo;。這塊碑在今天仍然存在,作為中華民族的光榮載入史冊。
荷蘭的戰艦&ldo;舟長二十餘丈、高數丈,雙底。木厚二尺有咫,外鋈金錮之。四桅,桅三接,左右兩檣列銃,銃大十數圍,皆銅鑄;中具鐵彈丸,重數十斤,船遇之立粉&rdo;,作戰能力十分強。而這時福建水師的戰船卻多是商船與漁船改造的,雖有五十艘之多,但未必穩操勝券。所以沈有容能夠兵不血刃逼荷蘭人退兵也是難能可貴的,或者說也是更為明智的選擇。
荷蘭人走了,日本人又來了,日本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在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透過琉球致書明朝,要求恢復貿易,否則他將&ldo;令日本西海道九國數萬之軍進寇於大明,大明數十州鄰於日本者,必有近憂矣&rdo;。但由於琉球並未將此等無禮的檔案傳達,所以明廷不知此事。
德川家康一看,你不理我,那老子我就自己來了,他給村山等安頒發了&ldo;高砂國渡航船朱印狀&rdo;(當時日本稱臺灣為高砂國),並派給他三千士兵,委任他侵略臺灣。
村山等安派遣自己的兒子村山秋安率領著十一艘戰船從長崎出發,但艦隊在途中遭遇風暴,船隊漂散,一部分騷擾閩浙沿海;一部分去了越南貿易;明石道友所率的三艘船雖然到達了臺灣北部,其中一艘小船上的日本兵倉促登陸,被臺灣土著民圍攻,打打不過,突圍突不出去,最後這些日本兵集體高喊著&ldo;天皇陛下萬歲&rdo;而剖腹自殺。明石道友手下三艘船變成了兩艘,他率領兩艘船流竄至福建海面,燒殺搶掠,於五月來到浙江東沙島(不是南海上的東沙島)。福建巡撫黃承玄派董伯起前去偵察,董伯起雖然化裝成漁人,但被明石道友看出來了,於是明石道友拿刀逼他,問:&ldo;說!你是幹什麼來的?&rdo;董伯起騙他說:&ldo;我軍門知道你來犯,已經造好五百艘戰艦等著你呢,我們的艦隊馬上就要到了!&rdo;明石道友還真實在,他信了,於是率船隊撤回日本,但沒放走董伯起,以便將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