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燒陶(第2/3 頁)
其中做的最多的就是陶碗,其次有四個臉盆大小的陶鍋和兩個半人高的陶缸。
陶鍋兩端有兩個耳朵,方便端拿。
兩個陶缸花的時間最多,因為體積太大,不能一次性做完。
為了避免它垮掉,只能邊做邊陰乾,等到上一層做的陰乾得差不多,能支撐起重量後才能做下一層。
鍾原看著這些陶器,由於每一天做的是分開放置的,最開始的一堆陶器已經陰乾得差不多了,可以開始燒製了。
陰乾的陶器呈現灰白色,可能是黏土處理得比較好,沒太多的沙子,這些陶器只有極少數發生了開裂。
鍾原將開裂的陶器放到一邊,這些可以潤溼後重新使用。
接下來步驟就是關鍵點了,能不能讓部落從石器時代轉換到陶器時代就靠這一步了。
只見平臺中間赫然屹立著一座簡易窯坑。
這幾天趁著她們製作陶器,鍾原指帶著虎妞用泥巴和石頭搭了一座窯坑。
窯坑整體是一個圓柱狀,直徑來到了一米多,高一米左右,上不封頂。
窯洞的內部,鍾原用木棍裹挾著泥巴做了一個隔層。
這個隔層可以將木柴和陶器隔開,上方放入陶器,下方加木柴。
靠近地面的地方,開了一個大小合適的孔,這是用來加柴的地方。
由於年紀的原因,鍾原個子還比較矮,在窯坑的旁邊,鍾原還用泥巴搭了一條階梯,方便鍾原檢視坑內具體情況。
鍾原先將陶器小心的放入隔層上碼好,確保均勻擺放好後,他在窯坑底部升起火焰。
隨著柴火的加入,火勢變得越來越大,火焰從窯坑上方洶湧而出,發出“呼!呼!”的聲響。
燒製了一段時間,在窯坑溫度起來後,鍾原用幾塊石板將窯坑上方開口堵住大半,這可以保持窯坑溫度。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時間,燒製陶器的時間起碼要四個小時。
在這期間,要一直保持溫度不要發生大的變化,否則燒出來的陶器會因為受熱不均勻而炸開。
鍾原親自在窯坑邊加火,窯坑裡面時不時傳來清脆的炸裂聲,鍾原的心也被這炸裂聲搞的七上八下,生怕這幾天的功夫付之一炬。
燒製到一半時,鍾原踩在階梯上,向著窯裡看去,窯坑內部被燒得發紅,隔層上的陶器也已經有部分破裂。
萬幸,中間的陶器閃爍著火紅的光芒,看起來外觀十分完整。
時間流逝的很快,一轉眼就到了晌午。
看著頭頂正上方的太陽,鍾原估摸著這時距離燒製開始已經過了四五個小時。
他再次檢視了一下陶器的狀態,感覺差不多就停下了燒製。
又經過一個下午的降溫,時間來到了傍晚,窯坑裡的溫度也降了下來。
鍾原讓虎妞她們將石板拿下,將裡面的陶器全部取出。
取的時候鍾原發現,靠近窯坑中間的陶器基本都是完好無缺的,靠近邊上的大部分都破碎了。
鍾原估計應該是溫度不均勻到導致的。
內部溫度高且變化不大,外部因為靠近外壁的原因溫度變化大,這導致了外部成品率很低。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這個窯坑實在太簡易了,後面可以借鑑這這次的經驗,將陶器放得靠近中間一些。
將取出來的陶器放在地下襬好,一共十多個陶器,完好的只有八個,其餘部分不是炸成了碎片就是開裂。
鍾原看到這一幕,心裡鬆了一口氣,成品率達到了快六成,沒想到這個簡易窯坑成品率有這麼高。
這些外觀完好的碗整體是灰白色,鍾原拿起一個輕輕敲了一下,聲音清脆明亮。
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