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頁)
“空”,空什麼?空心上的“物”,把心上的“事”和“物”空掉,把心上的雜念空掉,把心上所有攀緣進去的前塵影事空掉,根本的是要空掉二相對立的觀念,把這些空了之後,心上就沒有事情了!心上空了,心上還有沒有相?沒相了,還哪來的怨恨“他(她)”呢?!怨恨的是“他”不是“你”,“他”是不是個相?所以執著在那個幻妄的“他”相上,給自己帶來了“怨恨”的痛苦!一個人的心上儘管的有相、有念,就被相和念束縛住了,就不能空。有相有念就儘管地攀緣,就有貪慾,這就叫“有願”啊!如果我們空了,無相了,無願了,這就三解脫啦!
我們的心不能周遍法界,是誰綁著你呢?誰束縛著你?你看慧可向達摩求安心,達摩說:“拿心來!”把心給我拿著來,我給你安心!心上咋樣就安了?無心就心安了。心上沒有那些“相”、“念”,就無生滅、運動、變化的妄心了,妄心死了,心就安了。所以,慧可找不著心時,頓悟無心時心自然就安了。老子的“為無為”,“事無事”,就是安心的良方。所以,“鎮之以無名之樸”的轉正覺就是安心的具體操作。轉正覺,心就安了,不轉成正覺,心永無寧時。有這個想法,有那個念頭,這是“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的障礙。把使心不能安的那個“心”去掉就清淨了。那是個啥心?就是我們的貪、瞋、痴、慢、疑等妄心!我們的妙明真心本來就是清淨本然、周遍法界的,老子稱為“寂兮寥兮”,就是叫這個分成二相執取的妄心,形成的有相、有念、有緣、有事、有為束縛著不能周遍。我們的妄心妄念束縛著我們不能解脫,不能開顯無上的智慧。懂得這個道理了,就知道怎麼安心了,解放心了。
咋把心放開呢?惠能的辦法是最直接最簡單的辦法,“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那個就是你的本來面目!”理解了沒有?“不思善,不思惡”,不是昏沉,不是死寂,而是了了分明,正這個時候,覺知這種境界的就是“妙明”!雖然“不思善,不思惡”,但是卻靈明洞徹,外面有聲音,耳朵照樣能聽見;別人罵你,你知道在罵你;嚐了一口西瓜,知道是甜的。這就是我們自性的妙明啊!我們的妙明,不要被極性分別的執取所覆蓋的話,就如鏡子照物,不留痕跡,“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外境的六塵都不影響你,“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現在大家體悟一下“不思善,不思惡”的這個瞬間,(良久)善惡都沒有思,心上一點事情都沒有,“於心無事,於事無心”。
“咣”(突然敲了一下東西)能聽見嗎?(答:能聽見。)對!能聽見。你“不思善,不思惡”時心量自然就大了,自然就周遍了!當你一思善,一思惡的時候,無量無邊的心就被你一下子收過來了,猶如虛空中放了個鳥籠,虛空還是虛空,並沒有礙隔,但是鳥籠一放,你就知道,這是內,那是外;這是善,那是惡,就被這些內外、善惡等的極性心識,把我們周遍的妙明束縛在鳥籠中了。於是,就形成內外、主客、人我、是非等二相對立的無明,在本來周遍妙明的真心上造了一個虛假的小心眼的妄心,形成了所謂的“有限無邊”的存在方式。在無邊的妙明真心中,有限的妄心受著痛苦煩惱的熬煎!所以只要“為無為”、“事無事”的轉正覺,打破無邊虛空中“有限”的鳥籠籠,“有限”就馬上覆歸“無邊”了。這就是“復歸於無極”,“復歸於樸”,當然“天下自定”。
現在明白了“不思善,不思惡”,覺知性是靈明洞徹的,但在意根上始終不起一念,這個時候你就知道沒有一絲一念,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噢!這就是我的覺知性,這就是無量無邊的常住妙明。老子的“致虛極,守靜篤”,是“不思善,不思惡”的同工之異曲。“夫物芸芸(善惡極性心識熾然),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不思善,不思惡),是謂覆命(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