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5 頁)
16)?昔周人有仕數不遇(17),年老白首,泣涕於塗者(18)。人或問之:“何為泣乎?”對曰?“吾仕數不遇,自傷年老失時,是以泣也(19)。”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對曰:“吾年少之時,學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者。用老主亡,後主又用武,吾更為武。武節始就,武主又亡(20)。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嘗一遇。”仕宦有時,不可求也。夫希世準主,尚不可為,況節高志妙(21),不為利動,性定質成,不為主顧者乎(22)?
【註釋】
(1)咎(ji)就):過失,過錯。
(2)不:根據文意疑應為“而”。希世:迎合社會風氣。準:估量,揣測。 (3)治內:這裡指君主轄境內的情況。
(4)調(ti2o條)能:調節專長。說:說法。這裡是主張的意思。
(5)詞:遞修本作“司”,可從。司(s@四):同“伺”,探察,窺測。際會:遇合,時機。
(6)贍(sh4n善):供給財物。這裡是給予好處的意思。
(7)奏:進獻。
(8)炙(h@志):烘烤。溼:潮溼。這裡指潮溼的東西。
(9)翣(sh4廈):古代儀仗中用的大掌扇。這裡是扇的意思。
(10)王:疑應為“主”。下文“武主不好文;辯主不好行,行主不好辯”,可一證。倫明錄楊校宋本作“主”,可二證。
(11)暴:迅速地。
(12)卒(c)促):同“猝”,突然,立刻。
(13)宿習:平常的學習和積累。
(14)明名:揚名。
(15)須臾(y*於):一會兒,片刻。
(16)進身:使自己得到任用。託:寄託。
(17)數(shu^朔):屢次。
(18)塗:通“途”,道路。
(19)是以:因此。
(20)此與上文“用老主亡”句意相同,故疑“武”前奪一“用”字。
(21)妙(mi3o秒):通“渺”,遠。
(22)顧:顧惜。這裡是重視的意思。
【譯文】
社會上一般的意見是:“賢德的人應當被重用,要是不被重用,也是由於他自己的過錯。讀書人如果能迎合社會風氣,揣摩君主意圖,觀察其境內情況,而調整自己專長,確定自己主張,周密窺測時機,能進獻對君主有好處的東西,怎麼會不受到賞識和重用呢?現在卻不是這樣,而是去作弄一些無益的技能,接受一些無益的主張,這等於夏天向君主進獻火爐,冬天向君主獻上扇子,盡做些君主不想做的事,獻上些君主不想聽的話,不碰上災禍就算幸運了,怎麼還能得福呢?貢獻有益的才能,採納有益的主張,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但有時會由於無益而得福,有時又由於有益而獲罪。況且夏天還可以用火爐來烘烤潮溼的東西,冬天可以用扇子來扇火。社會風氣可以迎合,君主的意圖卻猜測不到;意見可以隨君主好惡而改換,才能卻難於一下子改變。如果當時的君主好文,而自己會文就能被賞識重用;君主要是好武,自己則不會被任用。倘若君主好辯,有口才就會被賞識重用;君主要是不好辯,自己則不會被任用。重視文的君主不重視武,重視武的君主不重視文;重視口才的君主不重視行為,重視行為的君主不重視口才。文章和說話,還可以迅速學習;行為和才能,不可能立刻實現。學問不經過平時的學習和積累,不能成名。名望不一向顯著,不可能被君主重用。匆忙學到的本領,短時間樹立的名望,時間和功力都不夠,要是對自己預先沒有了解,用什麼來揣摩君主的意圖而讓其採納主張,從而獲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