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衡的狀態,雖然得到黃金後,每一個人似乎談到了自己的理想,但可以看出,這理想只是一場暫時的狂歡,隨即立刻被大飛打亂了。這時我們會發現黃金之旅在影片中的含義絕不僅僅是為了最後一場戲的鋪墊,更重要的是對人物心態的一種表現方式。
說到杜箕峰的電影,不能不說其槍戰的場面。這部影片中的槍戰場景很多,其拍攝手法幾乎類似,先是做好表面上的張力,給觀眾造成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緊張感,然後一但爆發就是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此種拍攝方法類似於美國西部影片中的對射,都是在氛圍上做足了文章,然後一觸即發,狂亂,囂張,令人喘不過氣來,運用快速剪下,升格,特寫等各種手段,短短數秒給人一種極大的暴發力。同樣是寫意的,杜比之吳的槍戰場面要嚴峻可怕得多,然後是沉寂中的對場面的直面,寂靜,活著的人或局外人的放鬆,卻顯得很殘酷。影片四處槍戰都採用了類似的方法,阿和家,酒店,醫生家還有最後的舊旅館中。唯一不同的是劫金的一段,狙擊風格,幹練清晰,沒有太多的影像技巧,顯得較為真實。但我們的觀眾卻和阿火等人感同身受著,彷彿是一場表演一樣。
在世界影壇中,兄弟情一直是港片值得驕傲的地方,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成績。從早期的吳氏電演到現在的杜箕峰作品,兄弟之情總是能做足了文章。這部影片中除了一些大情節上人物的決擇可以表現這種兄弟情,在小的細節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血脈賁湧的感人場面。帶點喜劇風格的收拾屋子,幾個人推車的親密無間,甚至還有在槍戰中的配合(尤其是爭奪瀕死的阿和一段),這所有用鏡象表現出的兄弟感情都令人感到十分地激動而且直接。但當何超儀一連數槍打在阿火身上的時候,這種誤會式的兄弟情誼更達到了極致。杜氏作品中的兄弟之情更多的是一種影像表現,這一點在港氏作品中其實是很少見的,吳宇森的兄弟情大多是一種短語或氣氛的營造。恐怕這與影片的整體風格有關。
從故事的角度來說,本片似乎遠不如《機動部隊》,但毫無疑問,此片絕對是杜箕峰作品的代表作之一,我們幾乎隨處可見杜氏作品的標籤式痕跡。不過,本人有一個懷疑,就是此片與《槍火》有許多相似之處,這會不會是一種瓶頸呢?另外,那種放逐的心態若造成內陸院線的拒絕多少也是一種損失。
韓兮
2006…11…8於通州
《父子》:硬生生的小人物
由於金像獎無形中的宣傳作用,筆者急忙趕時髦般地觀看了這部影片,但觀影的感受卻是極其慘痛的。說實話,譚家明這樣的導演,雖然名氣很大,但本人幾乎從來沒有正式地關注過,也許是由於孤陋寡聞,也許是由於歲月的錯過,但這樣恰恰可以拋開那如跳水運動般的印象分評判,相反可能會更公正一些。
縱觀此片,導演的功力的確不錯,無論是影像風格,無論是場景排程,這些都可以說是無可挑剔的,只是由於本人所看的大陸版刪去了近40分鐘的戲份,所以影片進行到林熙蕾的段落中有些許的跳躍感,這倒是無所謂的。演員的表演也相當不錯,郭富城無疑是一個重大的突破,那個小演員吳景滔回首的眼神也的確令人感到心酸。所以,從影片的製作角度來說,此片的確是一部相當不錯的影片。
但很可惜,本人在看過之後的第一個印象就是,為什麼要拍攝此片,換句話說,這個故事有什麼可看性,這個編劇(就是譚家明本人)為什麼要寫這樣的一個本子,現實的重複與電影的差距到底在什麼地方?
很明顯,這部影片走得絕對是文藝片的路線,由於故事中省卻了場景,省卻了年代背景等諸多社會因素,所以此片純粹得不能借用任何商業視角,所以在提出上述疑問的時候,筆者並沒有把諸如票房等很現實的商業元素考慮在內的,但即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