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第2/4 頁)
自己的產業,促使了這個村子發展的極快,幾乎可以與幾年前的銀山鎮向媲美了。餘家莊緊緊靠著沱江,屬於典型的水城,沱江的支流在村子裡蔓延開來,頗有幾分江南水鄉的意味。
又或許是因為村子的人口繁多,所以當餘少陽走進這裡的時候,總覺得這裡的街道很擁擠,房屋與房屋之間也沒有太多的空間,顯得那麼緊促而節約空間似的。
此時已經快到傍晚了,每戶人家的房屋都冉起了炊煙,等待開飯的孩童們,絲毫沒有放過一天之內最後一段的娛樂時光裡,他們在村子路口小橋邊耍玩著。這些小屁孩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屁孩,雖然已經是天寒地凍了。但是他們大多還是穿著開襠褲,而且還是不分男女的!!
只見這些小孩子們歡快的手拉手,一邊轉著圈圈,一邊唱著蜀川流傳已久的一首童謠:“王婆婆在賣茶,三個觀音來吃茶;後花園,三匹馬,兩個童兒打一打;王婆婆,罵一罵,隔壁子麼姑兒說嫌話。”
當小孩看到穿著軍裝的餘少陽等人走進來後,都好奇的圍了過來。餘家莊從來都沒有駐紮過當兵的人,無論是前清還是民國,這其中的原因要麼是這裡的太擁擠了,已經駐紮不了,要麼就是這裡毫無戰略意義,駐紮了也沒什麼大用途。所以當兵的出現時,總能引起別人的
。
阿水在前面佯裝大怒,驅散著這些小屁孩,同時還耀武揚威的顯擺喊道:“瞧見們。這可是咱們家的二少爺,現在可是當了大官了,去去去,走開了。別擋著道兒!哎喲你個小兔崽子、王八羔子的,沒長眼睛你往哪鑽的。回去鑽你娘褲襠去!”
小孩子們一起向阿水做了鬼臉,吐了吐舌頭,然後就一鬨而散了。
潤土牽著餘少陽的馬過了橋才算進入了村子的正街上。那些孩童們回到家裡,就把村子裡來了當兵的事說了出來,於是這些好奇的家長們都忍不住從屋子裡湊了出來,看了看外面來的是什麼人。
“喲,水哥兒。這是哪來的軍爺呀?”有人笑呵呵的問了道。
“瞎了你狗招子了,咱們家二少爺都不認識了?”阿水認出了這問話之人是為餘家打長工的佃戶,立刻瞪著眼睛擺出了一副惡毒婆娘似的模樣,向對方罵了到。
那人惶恐若驚,這才幾個月不見了,餘家二少爺竟然混出了這份大名堂,以前那文弱書生的形象一下子被顛覆的乾乾淨淨。他連忙上前。點頭哈腰的向餘少陽請罪道:“哎喲喲,餘二少爺,瞧小的這眼拙,沒認出您來。您這些時段在外面可是發達了小的心裡也是高興的呀,咱們餘家可真是揚眉吐氣了。”
餘少陽只是不冷不熱的向對方點了點頭示意,然後就繼續向前走
。
餘家大院在村子西邊的山崗上,整座山都是種滿了果子樹,山陰那邊一直到沱江河岸是一大片肥沃的田地,這些全部都是餘家的產業了。除此之外。在村裡西南便還有一座農場,養了三、四十多頭豬和二十多頭牛。以及村子裡的一座規模不大不小的麵粉工坊,也都是餘家這幾年裡興辦起來的。
餘家雖然不是莊子上最大的地主,但是因為田產的位置最好,而且還兼顧著其他產業。因此也可以算得上是莊子裡最殷實的大戶了。在餘少陽少年時期的記憶裡,餘家僱傭工人最多的時候。甚至郗超過了勸多號人,儼然一個營的兵力了。
餘家大院就像是一座堡壘似的,座落在山崗半山腰。這是一座典型的四川民居。四川人的建築從來都沒有坐北朝南的習慣,通常都是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有山則傍山,有水則靠水。又因為四川夏季炎熱,冬季少雪。盆地的風勢也不大,所以房屋主要是通風取涼為主,建築看上去都沒有任何渾厚的感覺。
餘家大院雖然是簡單的三進三出,但是每一進的院子隔得很開,目的就是不要擁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