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童貫!他怎麼來代州了?(中午再兩連更吧!)(第2/3 頁)
何灌一樣,成了不直接帶兵的“大神”,不過他的兒子王荀和趙楷關係很好,早年也在皇城司幹過,所以不愁沒有兵帶。
耶律餘睹、劉晏、楊惟忠三人則分別得到了軍事參議官、新軍統制(負責招募和訓練新兵)、馬場統制(負責建立和管理馬場)的差遣,實際上也不再帶兵。
餘睹帶來的契丹(其實也有漢人、奚人)兵和劉晏、郭天女帶來的燕地漢兒混編,現在由劉菩薩、董金剛二人分領。
劉菩薩是劉晏的從弟,所以劉晏並不算完全失去兵權。
而楊惟忠的養子康安國(楊惟忠本名康炯)則代父掌兵,出任了正將。
只有耶律餘睹這個降將真正失去了兵權。
而王稟、耶律餘睹、劉晏、楊惟忠這四個老將雖然不再直接帶兵,但是他們的軍事經驗非常豐富,熟悉宋、遼、西夏甚至金國的軍制和戰法,也熟知各種步騎戰術。
所以他們幾個加上一個很會紙上談兵的陳記,就形成了輔弼趙楷的參謀團。
韓世忠則是趙楷的頭號大將,對現下趙楷一系的軍隊情況最為熟悉,當然也要參與整軍這樣的大計劃。
在這六人的合力謀劃之下,到了六月,趙楷的天策六軍,總算按照一套新的軍制草草編成,而且還進行了一些時日的集訓怎麼精銳是不敢說的,但是臨陣磨槍,不快也亮嘛!
至少看著有點像了!
既然有點像了,當然就要出兵去嚇唬人了。
不是去嚇唬金人,金人的主力早就從河東地面上撤退了,只留下少量在河東之戰中投降的原宋軍部隊守在代州的雁門、繁時兩縣,和趙楷對峙,算是守著金兵再入河東的門戶。
在趙楷剛入太原那會兒,他一方面要推動清田檢地,一方面要整頓和擴充軍隊,實在也沒有餘力去攻打雁門、繁時。
而如今清田檢地已經漸入“深水區”——因為之前被金兵趕跑計程車紳地主有些個開始返回太原、汾州了。他們中的一些人想要收回土地,所以和趙楷派出的營田官發生了衝突,不少地方又搞出人命了!
被打殺的不是“安慰獎進士”就是他們的子弟,每個人背後都有一個詩禮傳家的門第,如果擱在大宋天下太平的時候,官司還不打到御前去?
現在當然沒人敢去開封府敲登聞鼓了,不過還是有不少孝子抬著屍體和孔子的牌位往太原而來。
而趙楷不願意,也不可能向他們讓步。
因為趙楷根本不可能靠河東、河北部分州郡的稅收去養活他的軍隊——如今他在河東有六萬軍隊,在河北還有三萬軍隊,總共有九萬大軍!這還不包括那些“發包”出去的州府軍地面上的宋軍。
那麼多的軍隊,光是糧餉物例的開銷,一年就能達到幾百萬貫之巨!如果還要“放賞打仗”,一年搞掉一千萬都不算多——這還是打本土防禦戰的花銷,若是要出境遠征,還得算上後勤轉運的巨大支出,開銷再翻個幾倍都是正常的!
所以原有的先“收稅斂財”,再“花錢僱兵”,最後“放賞打仗”的路子,對趙楷而言是根本走不通的!
他的這個軍政集團要存在下去,就必須搶了士大夫們的土地再分配給當兵的。
不過趙楷在太原、汾州這邊,已經事實上佔有了數百萬畝田土也就沒必要搞得太血腥了。
因此在和底下的將領謀臣商量之後,就有了現在這場數萬之眾的“武裝大遊行”了。
用“再敗金賊”和“收復代州”來震懾人心!
雁門、繁時並無多少金兵,而且還都是“偽軍”,當然不敢抵抗趙楷的數萬大軍。
所這一戰是必勝無疑的!
但是此時的趙楷,卻顯得憂心忡忡,眉頭微皺,哪怕聽見數萬大軍一邊行軍一邊士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