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頁)
回來以後,作了一首有名的《證道歌》,把整個的佛法三藏十二部,變成文學化的東西。
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陰浮雲空去來,三毒水泡虛出沒。。。。。
好了,先講這幾句。悟了道的人,那真是閒道人,心中無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用心去除妄想,這不是妄想嗎?想求一個真如境界,這不是妄想嗎?妄想本空,用不著你去除。所以說“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我們念頭妄想都是無明,那個能起無明的是什麼?就是佛性。這個幻化空身就是法身。不要另外找。“法身覺了無一物”,什麼是法身?本來空空洞洞,什麼都沒有,就是自性法身。你要是有個空空洞洞,那已經是有了。“本源自性天真佛”,這個就是佛,心即是佛。“五陰浮雲空去來”,你懂了這個以後,身心的色受想行識,如空中浮雲,就不怕妄念來了,不怕五陰了。貪嗔痴這三毒,不要去跟隨它,它本來是沒有東西的,所以說“三毒水泡虛出沒”。
這一篇文字真好,比《金剛經》、《般若經》什麼經典都好。所以說禪宗把真正的佛法心要,變成中國文化的佛法。我這麼一講,等於說了半部經。現在先休息一下。
現在一般人學禪講參公案。什麼叫“公案”?就是講古人悟道的因緣和經過。怎麼參公案呢?例如,剛才所講的,大梅和尚聽到了“心即是佛”,他就悟道了。這是什麼道理?為什麼大梅一聽就悟道了呢?我們聽了半天,把你打死了,都悟不了。
我們已經講了少數幾個公案。從達摩開始,到宋代之間,禪宗有一千七百多個重要公案。禪宗對中國文化影響非常大,隋唐以後,中國的政治、文學、藝術都受到了禪的影響。宋明理學有所謂學案,就是根據禪宗的公案而來的,語錄也是如此。
唐代的韓愈,人家都說他反對佛法。其實,不要冤枉他。韓愈那篇反對佛的文章,是針對當時的皇帝迎接舍利子而寫的。為了一顆舍利子,花了全國那麼多的經費。把那些錢用來做社會事業多好呢!老實講,如果我生在那個時候,可能也會寫。可惜,韓愈題目找錯了。實際上,韓愈並不是反對佛,只是反對宗教的過分形式化。他的主題沒有寫清楚。結果,搞的一塌糊塗,千古背了一個罪名。其實,韓愈後來還學禪呢!他和幾個和尚禪師都是好朋友。在他的文章全集裡都可以找到證據。
山頂獨立海底漫遊
再說宋朝的理學家,也講本性,明心見性。原則是根據韓愈的大弟子李翱作的《復性書》。後世的理學家講來講去,不出這一篇的範圍。那麼李翱的《復性書》怎麼作的?他是學禪的。他懂了以後,拿佛法的道理,弘揚了儒家。那麼,他又怎麼學禪的呢?
馬祖有個大弟子叫藥山禪師,在江西。講到禪,離不開江西、湖南。那時候學道的人,不是跑江西,就是跑湖南,和尚們都在江西、湖南之間走,叫做跑江湖。結果,到了後世,這個名稱變成社會上的術語。這位藥山禪師不準徒弟們看佛經。有一天,這位老和尚自己拿了一本佛經在看。徒弟過來一看,說:“師父啊!你在看經啊!平常你叫我們不要看經,你自己又在看經。”藥山禪師說:“你們看經呀,牛皮都看穿了,我看經遮遮眼而已。”這是真話,你看你們看書,連七號的小字都拼命看,用心用功啊!不但牛皮看穿了。眼睛都看近視了。那麼用神!藥山禪師是怕他們用後天的妄心思想去看,看了也沒用。他說遮遮眼,是功夫境界唷!兩隻眼睛對著書本,見而不見。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字不是字。神光迴轉來,還在定中。著話不是隨便說的。
那時候,李翱的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