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第2/2 頁)
後來畢方研發重點轉向協作機器人,感知系統跟控制系統是繞不開的兩項新技術難關,對於此前從沒有發表過相關論文的郭兆勛來說,估計同樣也是新領域。只不過那個時候他還並沒有親自參與新技術的研發,再後來,畢方又宣佈開展r高精度移動協作機器人專案的研發,由郭兆勛親自帶隊,並且按照此前郭兆勛對媒體的允諾,畢方將會在研發期內,實現專案所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產業化。」
「但從研發角度來看,高精度移動協作機器人並不僅僅是移動機器人跟協作機器人的簡單相加。本來協作機器人就有一系列的技術難題還沒解決,再從原來的固定變作移動,以及高精度跟成本控制的要求,不用想也知道機器人一體化設計下的控制演算法會極為複雜。而且,除去這些,郭兆勛還承諾了研發期內會解決所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化問題。」鍾酉酉道,「這就不只是新增了一座高山,這是新增了數座喜馬拉雅。」
「以這種研發難度,人才資金和時間都是必不可少的投入要素。但是我翻了三年來r專案相關的所有技術論文跟專利,發現基本上跟關鍵技術進展有關的論文跟專利,第一作者和第二作者都分別是郭兆勛跟李千江。」
「在r專案之前,以郭兆勛為一作的核心論文,二作是誰其實並不固定。但是到了r專案,核心論文的二作基本都是李千江。再加上一作寫頂頭上司的名字可以說是畢方慣例,也就能夠推斷,李千江應該才是r研發專案的靈魂人物。至於郭兆勛,名義上是帶隊研發,真正能有多少技術貢獻實在存疑。」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