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1/2 頁)
近年來,西方醫學已經開始深入探討身心科學,並檢視心、情緒和健康的關係。一九七o年代,研究者發現所謂&ldo;神經傳導素&rdo;(neurotranaitters)的證據‐‐腦部會發出和接收傳導訊息的化學物質。某些稱為腦內啡(endorphs)和腦啡肽(enkephals)的神經傳導素,扮演著&ldo;自然止痛劑&rdo;的角色。其餘的神經傳導素則關係到某些心態,如憤怒、滿足或心理疾病。
目前學者還在持續研究腦部、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之間的生物性關係。雖然西方醫學還不是本書主題,這個領域的發現還是非常有趣。有關身心科學和新證據,總是受到歡迎的,而且能裨益許多人。然而,研究背後的基本觀念實際上是非常古老的。早在現代分子生物學理論提出之前,數世紀以來,佛教就已經相信心的重要性。
西藏醫學的精神治療法
佛教認為心產生治療的能量,固體而穩定的身則給予這些能量呈現的基礎,並加以集中和強化。西藏醫學的主要典範是《四部醫績》(four tantras,gyud zhi),西藏人視之為伏藏(ystical revelation,tera),於十一世紀由惹哇&iddot;龔榭(trawa ngon射y)所發現。依據這些古老的醫典,一切身心疾病的根源是對&ldo;我&rdo;的執著。從我執所產生的心毒是貪、嗔、痴。
身病可分為三大類:
由貪引起風大或能量不調,一般都是集中在下半身,屬於寒性。
由嗔引起膽汁不調,一般都是集中在上半身,屬於熱性。
由痴引起黏液不調,一般都是集中在頭部,屬於寒性。
根據西藏醫學,身心健康的最佳藥物
是活得安祥,無憂無惱、放下我執
貪、嗔、痴這三個分類,以及跟它們相關的溫度屬性,在今天仍然很有用,可以依據個人的情緒狀況和性質,來決定哪一種禪修法門最有幫助。
根據西藏醫學,身心健康的最佳藥物是活得安祥,無憂無惱、放下我執。
本書提到好幾遍的&ldo;我&rdo;,到底是什麼東西呢?佛教對於&ldo;我&rdo;的觀點,有時候很難讓外人瞭解。雖然禪修時可以不必知道&ldo;我&rdo;是什麼,但有關&ldo;我&rdo;基本瞭解,將有助於進行本書後面提到的治療練習。
當我們提到偉大的真理時,往往言語道斷。在日常用語中,談到&ldo;我自己&rdo;和&ldo;你自己&rdo;是十分自然的事,也沒什麼壞處。我想大家都可以同意,瞭解自我是好的,自私則會讓我們不快樂。接下來讓我們進一步探討佛教對於&ldo;我&rdo;到度有什麼更深入的看法。
我們為什麼受苦
我們的心,產生苦和樂的經驗,而發現安詳的能力則完全操之在我。心的真性,其實是安詳而開悟的。任何人只要瞭解這一點,就已經踏上智慧之路。
佛教以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為中心。從絕對真理(第一義諦)的角度來看,心和宇宙的真性是開悟、安詳、圓滿的。藏傳佛教寧瑪派以&ldo;心的真性&rdo;來表示&ldo;覺醒和開放的統一&rdo;。
相對真理(世俗諦)認為在整個日常生活中,亦即在變動無常的生死輪迴中,人們在這個世界上所經驗到的,無非是苦、無常和迷惑,因為真性已經被我執所產生的習氣和煩惱所遮蔽。
&ldo;我&rdo;可能是另一個人的我,桌子的我,金錢的我,觀唸的我
在西方思想中,&ldo;我&rdo;通常是指人格我,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