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5 頁)
顯示螢幕上並沒有一個清晰的圖形,螢幕上的地球圖形是波動的,波動就代表它有無限的可能。
結論:雖然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點時間對應的地球是確定的,但是對進行時空旅行的未來人來說,這個點時間對應的地球卻是不確定的,這就是量子波動之謎的本元。
2.時空波動
地球為什麼會出現波動?
它是時空波動的一個對映。時空波動說明萬維宇宙中時空的無限性,它正是宇宙異質論的一個結論。因為同一個點時間對應無數的靜元空間,同一個空間對應無數的點時間,那麼出現時空旅行時,波動是自然發生的現象。
時空波動與時空差距有關,時空差距越大,波動就越大。物質的波動二重性,其波動本元就是時空的波動性,因為速度=空間/時間,質量、能量又與速度有關,那麼最本質的波動性是時空波動。
目前的波動理論存在錯誤,認為波動只是與質量有關,這是看到表像沒有看到本質。實際波動源於時空,質量只是物體在時空中的一個特徵,而不是唯一的特徵。
量子為什麼能出現較大的波動?
原因不是它的質量小,而是它與人類意識中的時空差距太大,根據宇宙量子論,意識是存在量子意識的,那麼人的量子意識時間大於量子自身運動的時間,很自然就能觀察到量子的波動,所以非常明顯。
結論:時空波動是最本質的波動,量子波動效應明顯是因為意識存在量子意識。
3.觀察波動
我們觀察任何物體,實際是我們的意識對這個物體進行時空旅行,因為任何兩個物體都是處於不同的時空中的,任何觀察本身就是時空旅行。我們觀察量子也是,不管採用什麼方法,最後都需要自己的大腦思考,那麼這就導致觀察波動,就是說,任何觀察本身是逃避不了觀察波動的。
為什麼我們對遙遠的過去記憶模糊?為什麼我們對遙遠的未來難以預測?
我們記憶中的某一個過去類似於過去的靜元宇宙,我們幻想中的某一個未來類似於未來的靜元宇宙。當我們試圖去回憶過去或預測未來時,我們的思維就類似於萬維人面臨的波動時空,因此很模糊。
過去的事越遠,那麼這個時空差距就越大,也就越想不起來。經常有些東西我們突然想找卻找不到,也想不起來放在什麼地方,而且越是希望馬上想起來,就越想不起來,這是為什麼呢?
答案是你的意識已經透過時空旅行進入了波動的靜元宇宙,你當然無法想起來。但是如果你放棄尋找,靜下心來,經常無意中能找到你要找的東西,一旦你找到這個東西,你馬上就能記的自己放這東西的情景。這是因為意識在觀察和思考靜元宇宙時,出現波動現象,波動消除後,自然就能清晰。
同樣,未來的夢越遠,它的模糊波動越厲害。
我們同樣也無法準確預見未來,比如你說100年後雲寒會死,這是肯定的,因為這是對一個小生命進行預測。但是如果要你預測100年後的人類是怎樣的,這就不可預見了。
對地球整體進行預測,越近的時間越可靠,越向後越不可靠。比如雲寒可以預測明天不會進行世界大戰,但是如果這個預測時間改為50年呢?那麼就出現預測不準的問題,誰能保證50年內人類不發生世界大戰呢?
結論:過去的波動和未來的波動是不一樣,我們一般認為過去是真實發生的,未來是不確定的,所以預測未來比回憶過去的波動性更大。過去和未來的波動不一樣,這是波動不對稱,符合宇宙對稱論。
4.異日重現
如果雲寒一號萬維人直接去公元2000年的地球,因為存在很多的公元2000年的地球,那麼他是否能到達我們現在生活的靜元宇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