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第2/2 頁)
佔據優勢,諸葛亮當然深知這一點。而蜀漢政權的最主要問題就在於它內部的矛盾一直得不到解決,也正是這個內部矛盾最終導致了蜀國的滅亡。
所以諸葛亮成為輔臣後,一方面要處理好和劉禪的君臣關係,另一方面更要處理好自己與蜀漢政權當中他的同僚們--那些來自不同陣營、代表不同政治派別和集團利益的人之間的關係。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導致了諸葛亮和另一位託孤大臣李嚴之間的嚴重分歧,最後導致李嚴被廢。所以,諸葛亮無論如何是不能把政權交給劉禪的。
而李嚴的被廢則成為劉備遺囑破產的最主要原因,也就是說,劉備的政治遺囑並沒有達到他預想的目的。
終結:李嚴被廢
也許,劉備讓李嚴輔助諸葛亮共同輔佐劉禪本身就是一個錯。李嚴是南陽人,曾經在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璋下面做官,幹練精明,很得劉表和劉璋的信任,是一個老於世故、才能出眾的官僚。
212年,劉備準備進攻成都,但軍事實力不夠。213年,劉璋派李嚴指揮駐紮在綿竹的各路軍隊,抵禦劉備的進攻。誰想,這位一向以&ot;忠心&ot;著稱的前線指揮官卻率領軍隊和一些官員投降了劉備。劉備經過幾次大戰,最終攻佔了成都。
李嚴的投降對劉備集團取得最後勝利起了重大作用,因此,李嚴得到劉備的信任是理所應當的。但這的確不是他成為劉備託孤大臣的主要原因。而真正讓他成為輔臣的原因是他作為劉璋根據地的舊人這一身份,劉備為了籠絡劉璋集團,擴大新建立的蜀漢政權的基礎,只能對李嚴另眼相看。就在他死的前一年,他任命李嚴為尚書令,死時,又讓李嚴受遺詔,輔佐少主劉禪。可是,他同時又讓李嚴擔任中都護,駐守永安。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