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2 頁)
本書所選取的遺詔,皆是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氣的帝王的政治遺囑。他們就是那些&ot;圍棋高手&ot;。或是開國帝王,或是中興之主,或是亂世梟雄,或是太平天子。而他們對自己身後江山的合理或是不合理規劃,直接造成了中國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歷史事件的發生。
秦始皇的遺詔被修改與秦朝的命數,劉邦的遺詔與呂后篡權,曹操的遺詔與曹魏代漢的必然,劉備那充滿了虛偽的遺詔讓諸葛亮死而後已,武則天充滿了人生哲理的遺詔,宋太祖的遺詔與&ot;燭影斧聲&ot;的疑案,明朝首尾兩個帝王效果幾乎相同的遺詔,清朝帝王的遺詔對清王朝政治的影響等,無一不應驗著遺詔直接左右著後世朝臣的命運。
一個優秀帝王的政治遺囑就是一個王朝政治在那一段時間的精彩呈現,或是山雨欲來,或是風和日麗,一切都取決於帝王所立遺詔的內容。
中國帝制時代,皇帝權力的交接往往是皇帝本人一言定乾坤。而他在平時對政治動態與未來接班人的觀察直接影響他所立遺詔的內容,但畢竟遺詔是他在人間最後的話語,帝王的權力往往是隨著他的身死而消失,他的後代能否按照他的規劃去做,是否有人按照他的規劃去做,就另當別論了。
遺詔不僅僅是帝王的幾句話,更是他生前在指點江山時的智慧積累到最後時刻的突然迸發。於是,任何一個優秀帝王的親口遺詔其實就是本王朝歷史的眉批,它以政治遺囑的&ot;身份&ot;影響了這個王朝從它開始到王朝結束的每一刻。
是為前言。
秦始皇遺囑:必將被篡改
要公子扶蘇來鹹陽參加他的葬禮,並將帝國軍隊交予蒙恬。可惜,這份遺囑並沒有得到當事人的實施。遺詔被篡改,也必然會被篡改。因為遺囑的被篡改,而導致了大秦帝國的滅亡。箇中原因自然有趙高、李斯與胡亥的謀篡,可最終原因,要歸於秦始皇自己。
與喪會鹹陽而葬。--《史記秦始皇本紀》
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鹹陽而立為嗣。--《史記李斯列傳》
秦始皇臨死前的遺囑,只有幾個字。要公子扶蘇來鹹陽參加他的葬禮,並將帝國軍隊交予蒙恬。可惜,這份遺囑並沒有得到當事人的實施。遺詔被篡改,也必然會被篡改。因為遺囑的被篡改,而導致了大秦帝國的滅亡。箇中原因自然有趙高、李斯與胡亥的謀篡,可最終原因,要歸於秦始皇自己。
今年祖龍死
傳說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秋天,帝國一位使者在華陰平舒道遇到一人,由於當時是黑夜,那人手中所持玉璧晶瑩透亮,照得使者眼睛生疼。持玉璧的人攔住使者說:&ot;替我送給滈池君。&ot;使者大驚,因為他跟這個叫滈池君的水神並不熟。他認為自己撞鬼了。
還未等他反應過來,持玉璧的人又說道:&ot;今年祖龍死。&ot;
使者又是大驚,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指今年始皇帝要死。使者正欲問緣由,持玉璧的人忽然憑空消失。使者懷著十二分恐懼的心把玉璧捧回朝廷,向秦始皇陳述了一遍事情的經過。秦始皇沉默許久,然後慢慢地說道:&ot;山中鬼怪只不過能預知一年的事。&ot;
他並不否認有鬼神,卻不肯相信鬼神真的能預料生死。可當他仔細觀看那塊玉璧後,冷汗直冒。原來,那塊玉璧正是他八年前出外巡視渡江時沉入水中的那塊。當時,他曾命許多人去尋,不但玉璧沒有找到,去尋的人也沒有再上來。
他想,現在已是秋天,即使真的是山鬼顯靈,剩下的幾個月,自己安分一點,應該也不會出什麼問題。但他終究還是惶恐不安,他找來巫師進行占卜,結果讓他很滿意,只要遷徙就能避此難,於是,他迫不及待地將三萬戶人家遷移到了北河、榆中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