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第2/2 頁)
&ot;之人。第二,劉據沒有出過原則性的大問題,在漢朝以嫡長子繼統的建儲制要求下,他不可能隨便就把劉據拿下。第三,&ot;巫盅之禍&ot;發生前,漢武帝身體已每況愈下,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他不可能在接班人的問題上再大動手術。
但是,&ot;巫蠱之禍&ot;發生了,漢武帝不得不再重新尋找接班人。這個時候的漢武帝首先要考慮的是維護漢家統治的大局,著眼於現時政治需要,所以,他才希望後來者能反己所為,做一個安頓天下的&ot;守成之君&ot;。這種心態的轉變,雖然不是痛定思痛,但絕對是漢帝國當時客觀環境的要求,就像當初劉邦四處征伐而留下爛攤子希望後繼者能實現無為之道一樣。
擺在他面前的人選有四個,都是他的親兒子--燕王劉旦、廣陵王劉胥、昌邑王劉髆、少子劉弗陵。
劉旦與劉胥的母親是李姬,元狩六年(前117年),兩人同時受封為王。李姬始終就沒有受到過漢武帝的寵愛,在&ot;子以母貴&ot;的帝制時代,劉旦與劉胥兩人根本就不被漢武帝所重視。正是由於沒有想要當皇帝的理想,所以兩人在分封國時就驕縱不法,很不得人心。兩人的性格像極了年輕時的漢武帝,在漢武帝心中,兩人都不是&ot;守成之君&ot;。
劉據剛死,劉旦就上疏漢武帝,要求到他身邊幫助他,以太子的身份入宮宿衛,漢武帝大為惱火,更對此人疏遠不顧。至於劉胥,總喜歡在武力上下工夫,根本不具備漢武帝所要求的政治素質,所以,兩人被漢武帝清除。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