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第1/2 頁)
曹丕改元後立即規定&ot;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ot;,在黃初三年(222年),又下詔&ot;婦人與政,亂之本也。自今以後,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ot;,他比他老子曹操更厲害,一下子結束了東漢時期宦官、外戚爭持朝政的局面。
而且,只在一年後,上蒼又給了他一個統一全國的機會。可惜,他錯失了。劉備當時打著給關羽報仇的旗號攻擊東吳。而曹丕,此時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卻決定按兵不動,坐觀其變。有人建議他與蜀一起出兵滅吳,吳亡則蜀孤,天下可定。但曹丕不這樣想,蜀國不是傻子,肯定知道自己的目的。他是想坐山觀虎鬥,在兩隻老虎都咬住對方的尾巴並且不可開交時,他再出手。所以,他在這個機會的大門前,坐了下來,一面寫著文章一面等著大門開啟。
劉備還沒有與陸遜過招,曹丕就驚人地跟臣下們說:&ot;劉備必敗。&ot;果然,劉備被陸遜打敗。而這個時候,曹丕扔下了手中的筆,親自帶軍出征東吳。但是,他失敗了。由於他的猶豫,更由於他的超級自信,他不但失去了大將張遼,而且把從前的自信一掃而空。
剛剛登基,他就丟了這樣一個大臉,換作是誰,都不可能轉瞬就重新振作起來。在敵人面前,他受到了侮辱,但在窩裡,他絕對是個強者。對曹植的迫害是必須的,也是合理的。曾經的對手現在成為自己的手下敗將,任何人都會痛下殺手。他先是以改換封地的名義讓曹植四處跑,接著在黃初三年(222年),趁有人誣告曹植,把他召回京師洛陽,一番羞辱後,又打發他回封地鄴城。曹植四十一歲死掉,在曹丕成為皇帝後,他被強迫頻繁地改徙封地。他應該知道,這是哥哥在耍他,但是沒有辦法,哥哥是皇帝。皇帝耍人不犯法。
事實上,曹丕是一個心有大略、腦無雄才的人。作為帝王,他的目光要比他老子遠大得多。並且,他深知要到達自己的目標有多少個步驟,也熟悉完成目標需要遵守和執行的一切,但是,一旦付諸實踐,他就傻眼了。就像是一個深刻了解豬該怎麼殺的屠夫,可一旦下刀,他就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實現設想中的每一個步驟。
曹丕只做了七年皇帝,他的確實現了曹操的理想--篡漢建魏,他後來死時,所立的遺囑也和父親曹操差不多。他說,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所以,他希望後人能將其薄葬。
這和曹操當年死時一切從儉是何等的相似,曹操一生終未稱帝,因為對曹操這樣一個英雄來講,稱帝就意味著必須要統一天下。他把這個希望交給了後人,他的後人也並沒有幫他完成。或許,自從赤壁之戰後,這位偉大的英雄就已經不抱統一天下的希望了。
單從曹操所立的遺囑來看,他是個俗人,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被他一一提及。而如果看他立嗣的出發點,他又是個神人,我們大概可以猜想,他臨終前在曹氏江山的問題上已經有了眉目,他已經放心了。
唐太宗遺囑:無可奈何下的決定
可以說,李世民的政治遺囑以《帝範》為主幹,以兩輔臣為枝葉,以李治為水分,最終成長為一棵欣欣向榮的大樹。大概最讓他惋惜的就是,這棵樹最終落入他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以大歷史的角度來看,這棵樹並沒有倒下。所以,李世民政治遺囑的失誤與否,已經不重要了。
(對長孫無忌)朕今悉以事付公輩,太子仁孝,公輩所知,善輔導之。--《新唐書長孫無忌傳》
(對褚遂良)我有天下,無忌力也。爾輔政,勿令讒毀者害之。--《舊唐書褚遂良傳》
(對李治)無忌、遂良在,汝勿憂天下!--《新唐書長孫無忌傳》
可以說,李世民的政治遺囑以《帝範》為主幹,以兩輔臣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