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家宴~~(第2/3 頁)
不已,先前說過,鹹菜中,蘿蔔丁是奶奶的拿手本事,說話間,已經端起蘿蔔丁,就這麼用手捏了一顆扔到嘴裡。
“好吃嗎?”
轉頭,就看到張秀玉看著他,一副躍躍欲試的樣子。
鍾曉芹則是點頭幫忙回道:“對,很好吃的,是奶奶自己做的。”
梁太美含笑點頭。
“能個人做當然要個人做,外面的又不乾淨又不衛生的,還不好ki。”
“鹽放少了點,別過段時間就酸了。”
周正感覺自己說的可能引起誤會,又補充道:“吃起來口感上鹹度合適了,但是鹹菜還是鹹一點的好,反正下飯。”
“你答答說滴,要弄淡一點,寒噠……”
梁太美的中心意思就一個,由於種種原因,以後每次都是少量做,吃完了隨時可以弄,不要太陳的那種。
只不過除了周正張秀玉和鍾曉芹都沒有聽懂。
都說川江地帶的話跟普通話很像,但是正是這種似是而非的語言,最難學。除了hF不分的問題,還有地方性特殊代詞,什麼灶屋、桃屋的,還能理解,像決人、鉤子、撲爬、搞庖噠、春天、乖等等,通常都是要根據語境來的,不同情況,意思都不同。同樣的,同一件事,可以用不同的話來表達心情,或者說語氣上的差別。ki飯,是正常版;通飯,該小心了,有點生氣;窩利、窩利巴子,暴怒狀態,誰冒頭誰捱罵。
還有一點,十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在江州是不是的,周正不敢打包票,因為沒有走遍江州,但是在萬川,還是可以肯定的說,確實是的。口音不同,日常的一些用語也不同,最明顯的就是吃飯,周正自家那塊兒,說的是ki飯,么姑父家同屬萬川,說的是騎(同音)飯。
麻,麻酥酥的麻。
“很香、很脆,鹹淡適中,麻辣中更有絲絲蘿蔔本身的甜味,陳皮的鮮香也是完美的融入進去,一點不覺得怪,反而增加了層次感,可以算是極品了。”
張秀玉其實覺得有些辣,但是考慮到可能習慣不一樣,所以也就沒提。
“喜歡的話,走的時候就帶一罐,以後想吃了就打電話,奶奶說做了寄給你。”
周正對奶奶梁太美的話,進行了轉述。
說起來,有些事情,周正感覺到疑惑。
首先,爺爺周倉到江州,如何改掉口音和學習當地口音的?從小到大,周正沒覺得和周邊的鄰居有口音上的差別,最多最多就是普通話講得好一點,但是這不是自己學習的問題嗎!
其次,就是十里不同俗不同音的問題了,而爺爺周倉,是首都人士,要說奶奶不知道,根本不可能,但是為何從未提起過呢?保密?只能說有可能,但是幾十年,總有說漏嘴的時候吧。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從目前的相處來看,奶奶並不像是才知道的樣子,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奶奶,我也要!”
周正的思緒被帶走,鍾曉芹舉著白嫩的手臂,俏生生的,滿懷期待的看著梁太美。
“那就裝一罐,少裝點,有點淡,放不長。”
回話的是周正。
“應該還能裝兩罐。”
……
今天的主菜是紅油燉肺、蒸渣腸子、渣海椒炒肉,素菜炒萵筍、炒罐罐白(上海青、小油菜),湯是肉丸青菜豆皮湯。
數量不多,但是每份的量不少,尤其是肺,燉了42鍋半鍋。要知道42鍋在農村只能算是小鍋,煮飯都小,但是在大城市,那可是大鍋了。
飯桌上。
周倉坐在北面,左邊梁太美和鍾曉芹,右邊張秀玉和周正。
動筷前,周倉帶著幾分肅然,說道:“今天這個飯,主要就一點,就是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