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女武神號、海上日常(加更)(第1/5 頁)
“1,2,34!”
隨著水手們整齊的口號聲,一艘艘維京長船緩緩滑動。
老水手們一個個動作迅速的上了船,透過甲板找到自己的座位,從木槽中抽出一支支木槳,伸出漿口安裝在漿座上。
嘩啦啦~
船槳划起大片大片的水花,維京戰船們有序的離開了港口。
修長船體豎立方型的風帆,在風力和人力協同下駛向挪威海。
一個排三十多個人乘坐一艘船。
副排長兼任水手長,負責監督漿手,維護划槳秩序,鼓舞漿手士氣的職責。
排長兼任船長和瞭望手,負責觀察著旗幟訊號,同時留心聖者啟示,配合南征全船隊的調動。
有經驗的老士官擔任吹號手,在過道中央坐下,按照排長的指令控制划槳的節奏。
每一個連隊就會有專門的偵察船相隨,連長、連級傳教士和連直都待在上面,觀察通報敵情就由他們負責。
另外連隊還會配有貨船,後勤人員乘坐。
相對於龍頭長船來說,貨船的船身又高又寬,船體也很重,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中載重航行時可保持穩定。
總的來說,此次南征軍,船隊由不同型別的船隻組成,運輸船、作戰艦和偵察船等船隻在不同任務中發揮各自的優勢,協同工作,提高了船隊的效率和靈活性,這也是維京大型船隊的傳統戰術。
在大規模集體自由貿易上,他們可是專業的。
也因為事前準備做的好,南征艦隊浩浩蕩蕩出港,沒有發生任何意外。
呼~
天空萬里無雲,海鳥盤旋鳴叫。
馮道夫站在船首,欣賞著腳下的小型風帆戰艦。
北歐不缺頂級造船樹種,只是造大船的木料需要時間去陰乾。
靠著快樂攀爬機練兵,利用上了戰士們的人力,驅動乾燥室的風機轉動,在乾燥窯進行迴圈通風,達到均勻乾燥的效果,縮短木材陰乾的時間。
但這還不太夠。
好在作為海盜港,希爾克內斯港就有現成的造船木料,就連巨型桅杆都不缺。
集中了造船匠、職業木匠和造船木料,安排斯露德當工頭。
狠狠的蹭了她波。
再利用了自身專長加成和建築buff,總算是完成了這第一艘女武神級風帆戰艦。
初號機定型藍圖參考了盛行在15世紀的卡拉維爾帆船,特點是平衡力極高,速度及機動性並存。
這款約重一百噸的三桅帆船,比起大型卡瑞克帆船來說更為輕,吃水線亦較淺,更適合於沿岸及河川的探險,能減低船隻的負擔。
船帆方面,三角帆的轉舵效能變得更高,船帆更易鼓起,善於逆風航行,速度亦大幅增加。
繞過好望角,抵達印度,發現美洲……迪亞士、達伽馬、哥倫布這些著名的航海冒險家就是憑藉著卡拉維爾帆船向著未知的前方揚帆起航,被譽為卓越的飛毛腿,發現世界的好幫手。
比起直接跳到千噸級戰艦來說,這樣的小帆船的經濟性、普遍性、操舵性及速度,都更適合現階段的馮道夫。
也因為需要給船匠、木匠等工人積累經驗,所有沒有使用例如飛剪艏、傾斜艏、鐵肋這樣的超前技術,就怕一拍腦袋想當然,然後翻大車。
馮道夫帶著五十名護衛苦修士上了甲板,迎面走來了一個高大的人影:“日安,聖者。”
三四十歲左右,一米八出頭,穿著白色軍服,身板挺得筆直,五官端正威嚴,完美符合老職業軍人的形象。
胸口整齊掛了白金技能章和三排資歷章,標誌著能力和營級軍官身份。
這位據說就是在船上出生的血斧王老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