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頁(第1/2 頁)
強子沒有樊偉那麼細心,也沒帶什麼手套,不顧樊偉的感受,直接一把抓了過來,拿在手中打量起來。
剛才沒有注意,但這次仔細一瞧,發現這件編鐘簡直就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它的前後各雕刻了兩隻龍首蛇身的囚牛,傳聞,囚牛乃是龍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喜好音律,一般蒙古,藏族的一些琴上,也都有刻著囚牛揚頭張口的形象,我也是見過一些帶有囚牛色彩的飾品,但從來沒有人能夠將囚牛打造的這麼活靈活現,簡直堪稱完美。
如果說這隻編鐘是採用&ldo;失蠟法&rdo;製造而成,那麼當時鑄造這隻編鐘的工匠,其手法早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我們三人的眼神一瞬間全部被這隻編鐘所吸引。
良久後,我們三人漸漸回過神來,強子從樊偉的手中接過軍刀,準備試試這隻編鐘的音色。
要區別一件編鐘的好壞,最主要的還是編鐘的音色,而最令人嘆為觀止的就是眾所周知的曾侯乙編鐘,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效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如果硬要給中國的國寶劃分一個層次,那麼曾侯乙編鐘絕對是當之無愧的老大,至於排名第二的,則是舉世矚目的元青花,第三則是越王勾踐的佩劍,勾踐劍。
&ldo;噹噹當……&rdo;
軍刀敲打在編鐘上,發出的音色,簡直說為仙樂亦不為過,音域直逼六度,簡直在編鐘裡面稀世罕見,等等,這還不夠足以形容這件編鐘,強子隨便敲了這件編鐘的三個部位,發出的音色竟然各有千秋,全部不同,對於音律頗有研究的樊偉,雙手已經開始不由自主的顫抖起來,顯然是激動壞了。
曾侯乙編鐘為什麼能稱作是稀世珍寶,不僅取決於它的音色,更要勝在它的一鍾多音,但它的多音僅僅是侷限在每個編鐘都夠發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音色,但現在我們手中的這件迷你版的編鐘,發出的不同音色竟然在三個以上,那這樣就足以說明,這件編鐘不管是從材質做工還是音域方面說,都完全勝出了曾侯乙編鐘。
我實在想不通,當時的工匠是怎麼做到的?到底用的什麼辦法,竟然能夠鑄造出這樣的編鐘。
曾侯乙墓中的青銅尊盤,乃是用失蠟法製造而成,難道我們手中的這件迷你版的青銅編鐘也是用的失蠟法?眾所周知,失蠟法起源於春秋時期,乃是金屬器物的精密鑄造方法,這種方法鑄造的器物玲瓏剔透,有鏤空的效果,可手裡的這件編鐘,看其形狀,又和失蠟法不盡相同,如果說真的是失蠟法鑄造而成,那麼這個墓室很可能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的。
我腦袋中隱隱抓住了一些什麼。可又有點琢磨不透,古人和現代人的思維相差的可真不是一點半點啊。
第六十二章 相遇
據史料記載,東周前期,又稱春秋。始於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次全國性大分裂形成的時期,史家一般以&ldo;三家分晉&rdo;作為春秋時期的結束和戰國時代的開始。而在春秋時期,各個諸侯國紛紛兼併其它小國,其中以楚國,齊國最甚,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國家已經全部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統治的時代,至此,中國歷史舞臺上的春秋時期便告一段落,隨之而來的是另一個割據稱雄的時代,戰國。
而我國的青銅文化發展最鼎盛的階段,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時間大約為一千六百多年,而最重要的是,這個時期青銅主要作為禮器、樂器和兵器這三部分,而在這三部分裡面就包含著樂器。
現在我們手中的這件青銅編鐘本身代表的就是樂器成就的最高境界,因為它早已經顛覆了常理,而失蠟法又是起源於春秋時期,如果這兩點真的能夠不謀而合,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