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頁(第1/2 頁)
蕭翊沒立太子,他的長子也不過年僅七歲,一個半大的孩子而已,大家完全沒寄希望,他生母抱著他在後宮瑟瑟發抖,唯恐朝臣們推他出去做擋箭牌,卻不知這些朝臣壓根也沒指望他。
這座朝廷要守住,可不能單靠一個名正言順的儲君,現在因為蕭翊的作為,外面怨聲載道,守城士兵也普遍心存怨念而士氣不足,推個半大孩子出來正名有什麼用?就算緊急推上帝位,沈氏大軍一旦兵臨城下,還能因為他們有了新的皇帝就忌憚止步麼?
這些人,平時看著在朝堂上威風八面,實際上絕大多數人這時候都成了驚弓之鳥。
曲老丞相暴斃之後,文臣那邊差不多群龍無首,加上朝臣們有近乎半數都是曲老丞相那一脈的,他們都對蕭翊怨念頗深,恨都恨得牙根癢癢,這時候確實也沒多少護國的執唸了。
而武將這邊,以顧澤馬首是瞻。
並不是京中再沒有身份權利比他更高的武將了,而是
這又不是什麼好差事,誰願意領誰領,去送死的事,誰會去搶?
一群人只是慌亂,爭執倒是不激烈,顧澤冷眼旁觀,其實他很明白現在這個局面是大周已失人心,在場的很多人只是礙於面子才不好當面說出「不如直接歸降」這樣的話。
他們就這樣討論,肯定也討論不出什麼結果。
又隔了兩日,第三天夜裡,城門便有急報
沈氏的叛軍已經兵臨城下。
朝堂之上,慌亂成一片,終於有人禁不住向顧澤求救:「顧侯爺,之前寧國公提議帶宗室和皇子們南下遷都,您說於事無補,現在逆賊都打到城門外面了,難道咱們就困鎖愁城在這裡等死嗎?」
要不是顧澤的一家老小也都還在京城沒有送出去,他這麼封著城門不叫他們逃走,很多人就該跟他拼命了,這明擺著坑人嘛。
可是現在顧澤擺出的是個忠貞不二,帶著全家與大周共存亡的架勢,大家有怨也不好衝著他發作。
顧澤坐在椅子上,眸光冷冷掃過在場惶惶不安的一群人,面色冷硬而漠然:「大周氣數將盡,此時四下逃竄非但不能保命……本侯留你們下來不過是為了維持諸位最後的一點體面罷了。」
他說著,站起身來,逕自往外走:「沒有戰力並且也不想再為大周守國門的,你們就只管呆在這宮中等候沈氏收剿吧,到時是生是死,總有的一搏。不想獻城乞降的,就隨本侯上城樓,殊死一戰,全了自己的忠義之心。橫豎眼下局面就是這麼個局面,怎麼做,你們自己選,嘴巴長在別人身上,命卻是你們自己的,自己決定就好。」
不是每個人都有為國捐軀的勇氣的,當然,就衝著蕭翊最後這段時間的所作所為,他也不是值得群臣殉他的英明君主了。
顧澤自己也有家人,他其實並不想勉強任何人做選擇,如果他自己有的選,他也不想陪蕭翊去死的。
而他這樣義無反顧的走出去……
說來可笑,他竟是因為無比篤定有崔書寧在,就算他為了大周戰死,至少他的家人不會被株連,他沒有任何的後顧之憂。
只是他卻又不能跟其他任何人直接這麼說,因為確實這城內還有一些人,血氣方剛,甚至是愚忠,確實是要與這蕭氏王朝共存亡才能算做是結局的。
所以,他叫所有人都自己選,不僅是這殿中的文武百官,這話也讓人傳去御林軍,禁軍,以及在京的各衙門駐軍那裡。
一個時辰之內,想要最後一戰的人都隨他上了城牆,其他人則是縮起脖子做鴕鳥了。
一場戰事,又是開始的毫無徵兆。
顧澤和蕭翊還有梁景不同,沈硯與他甚至都無需廢話,直接開盤就是個打!
這一場攻守之戰,雙方都拼盡全力,打的甚至比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