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六 黃維翰和李靜訓(第1/3 頁)
安康十七年的重陽節之後,黃明遠大病了一場,之後精力便不如從前了。
黃明遠自己清楚,他也是五十多歲的人,底子再好,也非比從前。而且黃明遠還有一個千秋萬代的心願要做,已經沒有太大精力去顧及朝政了,於是黃明遠便將朝政悉交給皇太子黃維揚,而他則避居二線。
黃維揚平日裡便幫著父親打理朝政,對朝廷的大小事務很熟悉。雖然他只是監國,但他本就威望顯著,又有手段,因此一眾朝政,處置的井井有條,比之天子,也不多讓。
隨著黃明遠的放手,整個大明的權利,漸漸開始向黃維揚轉移。
安康二十年,草原生亂。
而早在兩年前,退居漠西草原的薛延陀部擊敗了阿史那裴羅,首領夷男自稱真珠毗伽可汗。
夷男便是東歸的薛延陀部首領大羅便的兒子,在大羅便死後,繼承了酋長之位。
自薛延陀部東返之後,便一直和阿史那裴羅爭奪漠西。雖然薛延陀部是外來戶,剛開始居於不利的位置。但是隨著司馬泳去世,阿史那裴羅越來越獨斷專橫,剛愎自用,以致諸部離心,在與薛延陀部的戰鬥中,漸漸落入下風。
安康十五年,夷男兼併了突厥車鼻可汗部,開始對阿史那裴羅形成壓倒性的優勢。
車鼻可汗原名阿史那斛勃,乃是東突厥貴族。阿史那俟利弗和阿史那咄苾造反失敗之後,其餘部勢力,推舉阿史那斛勃為大可汗,遠走漠西。
夷男這些年先後征服了葛邏祿、結骨、拔悉密、都播等部,阿史那斛勃眼看形勢不對,直接投降了夷男。
而夷男整合諸部,於安康十八年在甘微河畔,一舉擊敗了阿史那裴羅。阿史那裴羅身死,殘部逃入金山之中。
阿史那裴羅靠著姊姊司馬月兒用身體換來的汗國,在掙扎了三十年後,徹底覆滅。
此戰之後,夷男一舉統一了漠西草原。
夷男剛擊敗阿史那裴羅時,尚不敢和大明抗衡。因此表現的很溫順,經常以馬、牛、羊、駝、貂皮等進貢朝廷,又派人向大明求婚。
可是兩年之後,夷男自以為翅膀硬了,便率軍西進,企圖佔領于都斤山,建立牙帳。
對於草原部落來說,于都斤山乃是聖山,夷男只有佔領此地,才能確立自己草原之主的地位。
所以,夷男也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韙。
此時于都斤山已被大明改名為燕然山,是大明燕然軍鎮所在地,也是燕王黃維翰的封地。
對草原控制力不強時,大明還得掛著東突厥的牌子。但安康十年,大明已經控制了草原的方方面面,而東突厥的影響力也基本上煙消雲散。黃明遠乃賜阿史那維翰黃姓,封燕國王,封地包括獨洛水以西,燕然山以北之地。
雖然沒有明說黃維翰是黃明遠的兒子,但此中內涵,大明上下,也都明白。
對於這個結果,除了賢妃楊靜樂覺得委屈了兒子之外,包括黃維翰本人,都很滿意。黃維翰心心念念地就是認祖歸宗,這也算以另一種方式,達成了心願。
此時想統一草原是不可能的,黃維翰便將重心放到發展燕國經濟上。
燕然城一帶,本就是漠北的膏腴之地,水草充沛,牛羊成群。黃維翰便在燕然城周邊大力發展毛紡織業,使得燕然城成為整個漠北的紡織中心。
每天成噸的羊毛從燕然城發往長城內外。
羊毛線能換回錢和糧食,讓這些牧民吃驚又期冀。
漠北的牧民,開始一心放羊紡毛,整個漠北,再不聞金戈之聲。黃維翰讓草原的百姓,徹底擺脫了戰爭和貧困,開始富裕起來。
對於這個兒子,黃明遠是非常滿意的。
對漠北的經濟控制,黃明遠只是開了一個口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