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談兵(第2/4 頁)
對於向身邊的文人學士推薦時,有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問題罷了。
宋代中後期的文人,大多數人的思想都比較複雜、或者說更開放。他們雖然堅定地擁護著自己所信奉的儒學,但同樣會相容接受此時社會上所流行的佛道思想。秦觀也是這其中的代表之一。
而恰恰是在圓融儒佛道三者於一體的過程中,這些學者們開始誕生出極其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只是苦於沒有更加科學系統的理論思想來指導,而只能艱難地重新在儒家學術經典中來逆向求證。
這時,秦剛所提出的“格致學”正好彌補了這一塊的欠缺。
“徐之,我前些時日遇到兵部職方司的趙至誠,也就是第一次去高郵為你宣旨的趙司事。他與我談起你去年春天進獻的水泥配方,說是朝廷已經大規模地在關西對夏邊境地區,推廣用水泥來修建城寨堡壘。”秦觀順著話題,提及了另一件事情。
“據說從環慶路一帶反饋來情況很不錯,都說這水泥之物既省又快,關鍵在於修建好的城堡都要比過去堅固得多。但是不知為何在熙河路卻推得十分不順,常有抱怨這水泥築城,初看似乎很快很好,但不出月餘,卻易如齏粉。如今兵部裡,正為此事上下推諉、相互攻訐,不得安寧。可知何故?”
“哦,若要問到水泥的問題,高郵的水泥會社在開始的時間裡都是衍哥在管理,他應該能夠說得清楚一些。”
胡衍趕緊道:“回過秦學士,過去修城築牆用的普通灰泥以及好的糯米灰汁,對於原料成份要求不高,很多東西多點少點,最後的效能與效果也差不多。但是這水泥卻是要有講究的,它是由灰石、黏土與礦渣這三類原料煅燒而成,三種原料的品質如何,配比比例多少,還有煅燒的時長與溫度,都需要不斷地根據原料情況而調整。一旦配比比例不對,或者說是最開始的原料品質不好,那麼燒出來的水泥,的確有可能變得酥脆,甚至還不如普通的灰泥。”
“原來如此。”秦觀點點頭後又皺起眉頭說,“可按理說,這些道理就算是在水泥出現之前,也是築城工事裡的常理,熙河路的人怎麼會悟不出來呢?”
秦剛突然問:“老師可否告訴我這環慶路與熙河路的經略使各是誰?”
“環慶路經略使是章楶章質夫,熙河路經略使是範純粹範德孺。”秦觀剛說完這個回答,瞬間自己的心裡便已經有了答案:這兩名經略,章楶是新黨,是強硬的主戰派,而範純粹卻是舊黨,主張和談的保守派。
為此,他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
而胡衍因為不太瞭解這些官員的背景,而有點莫名其妙,只能看看秦剛再看看秦觀。
“徐之你覺得,此事可有解?”秦觀想了一會兒後終於開口問道。
“開放生產市場,”秦剛顯然心中早有答案,“除了高郵的水泥會社之後,鼓勵邊境地區的商人農民,去進行水泥生產。而官府與軍隊,只需要向他們下訂單採購,事後按標準檢查質量,質量優秀者獎勵,粗製濫造者懲罰。水泥的質量,自然會得到保證。”
“但是水泥卻是軍國利器,開放民間生產,尤其是在邊境地區,如果被敵方偷學而去……”
“我大宋的軍國利器被偷學的還少麼?”秦剛不以為然地說道,“而技術領先只是其一,其二還須看整體實力。西夏人當年發明了神臂弓,但我大宋只要學來,無論生產質量、裝備數量,都可遠壓西酋,這便反而成了我們的優勢。並且,無論北遼、還是西夏,都以騎射攻擊為主,我大宋之兵更擅城防守戰,水泥此物之推廣,即使敵軍學去,也無甚擔憂。”
“也是。我聽聞章質夫在環慶路推行的‘築壘淺攻’之策,所得水泥之助甚多。”秦觀對此觀點甚同,“先有堅壘,我軍便可立於不敗之地,再輔淺攻,令敵酋不勝其擾。其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