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學政褒貶(第3/6 頁)
,便不太方便由他給秦剛送東西。那麼他就暗示一下,自己對於秦剛的某件並不太值錢的東西感興趣。然後對方領會意思後便會送來,自己則欣然接受,這關係不就順理成章地更進一步麼!
短暫的拜訪時間也恰到好處,蔡京便起身告辭。
秦剛自然也要客客氣氣地將蔡京送出院外。
屬官們也在私下裡議論,主官剛來的第一天,翰林蔡學士就來登門拜訪,秦修撰的這個面子也是夠大的啦!
送走了蔡京,他所提的事情自然是需要做些應對的。對於御史言官的手段,秦剛早在高郵為貢生時就曾領教過。他仔細想了想,便叫來了金宇,把自己在環州時對於地方圖書館、蒙學方面的一些隨想筆記交給了他,說道:“子規兄,我這次在西北推進學政所做的這些事情,你都是親歷過,也是極為清楚的。此次回京,我是想就這兩件事拔高一下,寫個正式的札子,你來執筆,沒什麼問題吧?”
金宇則立即應下此事:“下官自當全力完成。”
“至於伯紀,”秦剛回頭看了一下李綱,道,“我倒是有一個新想法要交給你來運作。《菱川格致學刊》你是看過的,格致學的發展與推廣,它功不可沒,也證明了這種定期出版的期刊是極其有用的。我想這天下學政,是涉及更多的讀書人之事,能否把這種‘學刊’出版的時間再短一些、內容可以更平易些、樣式也可更簡單些,這件事你可有把握做得起來?”
“先生說的可是報紙?”李綱隨口回答的話令秦剛驚訝萬分,不過下面的話才讓他明白過來,“學生在東南時就曾聽說京城有‘日出一紙’的訊息報,因有別於朝廷邸報,百姓稱之為小報或報紙。所以一到京城,學生便已買過數份來讀過。”
秦剛不由於啞然失笑,自己後世是學的新聞學,這民間小報起源於北宋的基本學識卻讓他完全忘在腦後了。
不過,這樣也好,也不必含糊其辭了,直接讓李綱去研究分析一下目前京城小報的優劣點,然後再拿出一個面向百姓、卻又能吸引眾人、並能產生出足夠信任感的報紙方案出來。至於費用,則不必擔心,會由他來全額提供。
李綱頓時覺得此事非常有價值與意義,自是立即接下。
不過,這次回到了京城,李禠已經在大名府那裡全力督促新酒坊的穩定出產,京城這裡的生意便全部是由秦湛在打理,趙子裪那邊也是早早地下了帖子約著能見一面,家中甚至還有高俅幫著端王送來的帖子,雖然是可以排開日子再約定,不過一一地考慮清楚再親自寫上回帖,倒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秦剛這次回京前倒是提前給李清照去了信,並約好到了京城後自然還是要派迒哥兒出來傳遞資訊。所以待落衙後回到麥秸巷時,李迒卻是已經在家裡等了好一會兒。
“十八叔!”李迒這次見到秦剛卻沒有急著說話,而且一直憋到了後院只剩兩人時,才神神秘秘地開口道,“我姐明天下午要隨我娘去城北舅舅家,地方是在新封丘門外大街的石子巷,到時候她會藉口陪舅舅的小女兒出門玩,你到時候可否過來?”
秦剛算了一下時間,明天一早是大朝會,就算是有什麼事情,也不會拖到下午,於是便與他約了個最遲申時的時間,李迒說在石子巷南面的襖廟斜街有家最為知名的李四家茶鋪,在那裡見面最好。
次日,十一月初一,朔朝會。
一如既往的枯燥流程正在進行之中,坐在上座的趙煦是已經知道秦剛回京了,心裡還在想著如果今天朝會上秦剛要是有奏本的話,一定會找個理由把他留下來,以質詢的方式和這個臣子好好地聊上一聊。
“臣有本要彈劾!”就在朝會進入尾聲之際,突然一名御史走出了佇列,而大殿上的眾人一下子便都有了精神。
出來的這名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