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河口寨(第1/4 頁)
原先對顧大生的安排計劃是讓他先去環州找趙駟,之後再尋找北方戰場的機會。但突如其來的滄州之行,反倒是讓他更快地與秦剛一同進入到對遼的戰略計劃之中。
這次正好藉著擒獲於老五的功勞,秦剛為顧大生奏請了一個三班奉職的官身,然後就讓他以遴選滄州親衛營的名義,先去滄州的禁軍裡摸摸情況,大致瞭解了一下這裡的軍隊戰力。
然而幾天之後,顧大生便氣急敗壞地回報:原想著,五千多的駐滄州禁軍裡,選拔出兩百名優秀點計程車兵來組建親衛營不算是件太難的事情。誰知,即使是他將標準一降再降,最終能夠被選拔過關的人,竟然連三十名都不足。
首先便是兵員缺額嚴重:
駐滄州的禁軍,滿編至少是五千人。其中殿司廣德軍一個營,馬司雲翼軍兩個營、萬捷軍一個營,步司振武軍三個營、武衛軍三個營共十個營。
這些都是五都的標準營,每營定員五百人。但是看了一圈下來,各部能有四成之人,便算不錯了。
其次這些禁軍的軍備松馳、軍紀敗壞已經到了無法細說的地步:
顧大生拿著秦剛親發的手令,竟然有一半左右的營地在一個時辰內找不著指揮使。
即使是找到了後,對於兵力駐紮分佈、訓練頻率以及訓練內容等事,都是一問三不知。
最終,集合了士兵進行選拔,光一個負重十里行軍,就可以淘汰掉九成的人,能堅持下來的人也都幾乎處於虛脫的狀態。
氣得顧大生直罵這幫兵,到了打仗的時候,就算是想逃命,也都是任人宰割的命。
“士兵弱,可以訓練;兵員缺,可以補充。但是喝兵血、吃空額,才是根本的問題所在。只是我們剛來到這裡,動刀子也不能太快了,飯要一口一口地吃,瘤也要一刀一刀地割!”秦剛緩緩地開了口,“能選拔出三十人也不錯了。”
“那還缺的人手怎麼辦?”
“滄州有兩多,流民多、配軍多。禁軍不頂事,就從這裡去招。至於兵額……”秦剛冷笑了一聲,“我不是同時還兼了高陽關路的兵馬副都總管嗎?沒道理好處都是他們拿著!放話下去,滄州地界,他們吃掉的六成兵額,我要拿走一半!”
“對啊!”顧大生一下子明白了過來,“這五千人裡的三成,算算也要有個一千五的額度,相當於我們自己重組三個足額營的軍力,算一算的確也是夠用了。”
“我離京前就已經給流求那邊發了信,讓他們支援一些善於陸戰的什長以上的軍官過來。”秦剛叮囑顧大生,“而且我看了,滄州這裡的器作院裡都是蛀蟲,境內田地多是水患,短時間都不能指望。所以,我是計劃把這些錢都收上來,所有的軍糧、軍備都讓流求那邊提供。”
“流求運來啊?那得要找海港呀!”
“所以,我們得首先在滄州這裡尋找適合建海港的地方,流求一直有到高麗的航線,拐到這裡不費什麼事。而且,這個海港建起來後,北方的生意也好做了!”
這也就是滄州難得的好處了,它的東面緊鄰著渤海,雖然黃河北流的入海口,目前正處於宋遼的邊境線上,不是太方便利用,但是在州城以南的無棣縣有黃海東流的入海口,還有聽說從滄州城內流過的浮陽河也是直接可以入海,到時候都可以考察一下,看看這裡通行的船隻狀態如何。
“修撰是想透過經營宋遼邊境的榷場賺錢嗎?”金宇看過了滄州的州庫底賬,可以說是一埸糊塗,而重建北方的防線與禁軍戰鬥力,缺少了財力的支援是不可能的。
“不去動商貿的腦筋不行啊!”秦剛想到這事就有點無奈,“一是這裡的地勢決定,你看看最近十年間,滄州鬧了多少次的水災?二是北邊的遼兵不讓人省心,這裡若要是把糧食物產搞豐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