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1/2 頁)
(蒲松齡利用&ldo;幻由人生&rdo;的哲理把《丐仙》中的世家子弟著實地諷刺了一把。蒲松齡藉助神仙之力摒除了人世間的一切邪念,表現出了豐富的社會內涵。在神仙的表現手法上,明代小說《西遊記》中,那位手持楊柳枝點灑救命水的觀音菩薩,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神仙;那麼到了蒲松齡的筆下,她又是什麼形象的神仙呢?)
而我們說聊齋寫仙的第二個特點,就是蒲松齡特別善於創造平民化的神仙。這很有意思,神仙是高高在上的,但蒲松齡樂意多花一些筆墨的神仙,是那些千百年來對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窮通禍福有密切關係的神仙。我們可能有的朋友就要問了:如果蒲松齡寫其他作家都寫過的神仙,他會怎麼寫?我們發現,蒲松齡寫起來和別人也非常不一樣。比如說觀音菩薩,這是一個非常著名的一個神仙形象了。咱們《西遊記》裡面,孫悟空經常是遇到困難找觀音菩薩;而到了《聊齋志異》當中,寫了這樣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叫《菱角》。
《菱角》是寫一個叫胡大成的人,他的母親虔誠地相信觀音菩薩,囑咐自己的兒子,&l;你每次經過觀音祠,你都要進去磕頭。&r;觀音菩薩就受到感動了,觀音菩薩就多次來幫助這一家人,怎麼幫助呢?第一次[牽線搭橋]:這個胡大成就在觀音祠遇到一個美麗的少女,叫菱角,兩人一見鍾情,這就是觀音菩薩&ldo;分來一滴楊柳水,灑作人間並蒂蓮&rdo;,這是觀音菩薩在牽線搭橋;第二次幫助[為人之母]:觀音菩薩對他們家的第二次幫助就是兩個人訂婚之後,胡大成逃荒到了湖南,他突然遇到了一個四十八、九歲的老婦人在那兒自賣自身,而且宣佈:我賣身,但是&ldo;我不屑為人奴,亦不願為人婦,但有母我者,則從之,不較直。&rdo;就是我賣我自己,但是我不給你當奴隸,也不給你當妻子,誰要拿我當母親,我連錢都不收。這很奇怪,一個賣身的人,既不當僕人也不當妻子,反而要給人當至高無上的母親,這真是太可笑了。但是胡大成一看,這個老太太眉眼之間有幾分像自己的母親,一頭就紮在老人懷裡大哭起來,然後就把老太太領到家裡去做母親了。這個母親實際上就是觀世音。觀世音就果然做起母親來了,而且做得是那樣盡職盡責,那樣細心,那樣操勞。她給她兒子做飯,給她兒子做鞋,這個兒子稍微有一點小病小災,她就心疼得不得了。我看到這裡,我就覺得蒲松齡太有意思了。從古到今,觀世音菩薩她給哪一個老百姓做過飯?她給哪一個老百姓編過鞋?在前人作家的筆下,她總是優雅的,拿楊柳枝灑幾滴楊柳水就可以救活人參果了,是這樣一個輕巧的、飄逸的菩薩,可到了蒲松齡的筆下還得撲下身子去當媽媽‐‐貧苦老百姓的媽媽,得做飯、做鞋、得洗衣服,而且不是一天,不是一時,得做很長時間,這是蒲松齡很大的創造;第三次幫助[成人之美]:而觀音菩薩對胡家的第三次幫助,就是她把兩個有情人撮合在一起。兩個人不是分離了嗎?觀音菩薩先要問自己的兒子&l;你應該娶媳婦了&r;但是胡大成告訴她&l;我訂過媳婦,我不願意背棄過去的盟誓&r;,觀音菩薩考驗出這個兒子是忠誠的,她就把遠處的菱角,父親已經要把她許配他人的菱角攝取了來,讓他兩個人團圓;最後一次[幫人脫險]:觀世音對這家人的幫助就是胡大成的母親在戰亂當中遇到了危險,突然碰到了一個童子,這個童子牽了一匹馬,把這匹馬就遞給胡大成的母親。胡大成的母親一上馬,這匹馬就跑到洞庭湖上,小說裡面寫得非常神奇:這匹馬跑到湖水上邊,如履平地,&ldo;踏水奔騰,蹄下不波&rdo;太神奇了。過了湖,胡大成的母親下了馬,回頭一看,哪兒是馬?!原來是金毛犼,所謂金毛犼就是古代傳說菩薩的坐騎。所以我們看,蒲松齡寫的這個大家都寫過的觀世音,她再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