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5 頁)
:潘基文秘書長的“溫暖魅力”(2)
透過這本書,我和安容均記者努力按照原貌描述我們在採訪時親眼目睹的潘秘書長,同時也想收錄熱烈的外交現場的故事。我們不想高唱讚歌,將潘秘書長說成是沒有瑕疵、沒有弱點的完美之人。沒有後臺,沒有背景,只有能力和誠實,這個出身鄉村的學生如何變成了能力卓越的外交官,最後又成為聯合國秘書長,我們希望盡力展現這個過程。
在潘基文秘書長長達三十七年的外交官生涯中,他也時時遭受挫折,經常受到牽制,但是他從來沒有放棄對工作和他人的信任。儘管有很多人對潘秘書長的外交政策持有不同見解,卻絕對不會討厭他這個人本身,原因也許就在這裡吧。潘秘書長擔任盧武鉉政府的外交部長官期間,也有很多人批評他沒能阻止韓美關係的惡化。但是現在,看到潘秘書長領導聯合國繼續向前地發展未來,我們應該祝願這位韓國籍的聯合國秘書長獲得成功,這可以看做我們寫作本書的動機。對於夢想未來的人們,我希望這本書是給人以希望的偉人傳;對於默默工作,努力完成賦予自己任務的人們,我希望這本書是預言成功的教科書。
值此出版之際,我要感謝勸我寫作本書的安秉勳社長、檀國大學尹錫弘教授等人。對於他們的熱情幫助,我謹表示深深的謝意。
共同作者安容均記者不僅憑藉出色的能力和精心的採訪,補充了我的不足之處,而且也為本書總體框架的設定作出了很大貢獻。如果有人從本書中獲得了激勵,首先應該歸功於安容均記者。
毫無疑問,我和安容均記者所就職的朝鮮日報是本書寫作的最大的源泉。在我感覺最困難的2006年,方相勳社長和朝鮮日報的同仁們為我祈禱、給我安慰、對我激勵,我也要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李河源謹代表本書共同作者
2006年12月
引言
朋友許文寧回憶:“農村孩子學習的情形都很類似吧。不過,潘基文好像比我更用功。別人經常說‘這樣就可以了’,但是他從來不這麼想。”
潘基文的用功更突出地表現在英語課。比起別的科目來,他更喜歡英語,成績也是最好的。
潘基文學習英語從來不企圖尋找容易掌握的要領,而是看似笨拙地多讀、多看、多背。
潘基文最小的妹妹潘慶希女士這樣說:“當時不像現在這樣,老師們都是去實地學習英語,或者專門研究教學方法。老師佈置給學生們的作業就是從這兒到那兒抄寫十遍。曾經有位非常獨特的老師,最初他佈置的作業就是把第一行抄寫十遍,但是第二次就要把一到十行抄寫十遍。最後算下來,就等於把全書都抄寫了十遍。所以,很少有學生能從頭到尾地完成這位老師的作業。但是哥哥就做到了,他不僅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作業,最後乾脆把整本教科書都背誦下來了。別人看來不可能的作業,他卻不折不扣徹底完成,可見哥哥對英語的喜愛有多麼強烈了。”
正是因為這種強烈的喜愛,到中學畢業的時候,潘基文的英語水平大幅提高,甚至可以撇開字典,獨立閱讀英文報紙了。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句話用來形容潘基文是再恰當不過了。只要與英語學習有關,他總是執著堅定、百折不回。潘基文加入青少年紅十字會(JRC)沒有別的想法,就是為了學習英語。忠州市開辦名為“CHK”的英語學習班的時候,最早報名登記的學生當中就有潘基文。
朋友許文寧這樣回憶當時的情景:“基文的英語非常棒,坦率地說,其他學生和他的水平差距太大了。即使到了學習班,他甚至可以從書包裡拿出《時代週刊》來與老師單獨討論。”
熱愛讀書的少年(1)
徜徉在爺爺藥房裡的童年時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