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鼓勵技術發明創造(第1/2 頁)
白雲鎮的碼頭因為用了水泥的緣故,修建的不僅規模龐大,還新增了不少幫助裝卸運轉的新式裝置,還有專門的牽引船隻配合。
僅僅使用了兩路棧道,裝卸效率就超過了黑牛城原來佈置在南岸的碼頭,貨運量更是逐漸升高,按照這個趨勢,用不了多久,就能趕超南岸的當初資料。
類似工程隊常用的起重索具,也被安裝到了碼頭之上,幫助吊裝轉運一些相對輕便的貨物。
和平常碼頭最明顯的區別就是,貨運棧道安裝了兩條滾軸輸送線路,靠著人力畜力,能夠便捷的把一些普通貨物運送到貨場分類存放。
其他東西,就得依靠龐大的畜力運輸車輛來回轉運,碼頭運輸車隊之中,只有不足兩成是白雲鎮最稀奇的電動車輛。
不是白守良資金不足,靠著私貨和新接上線的廣勝軍、威勝軍以及金國軍隊的貨物交換,系統裡的資金回籠很快,進出的資金量勉強達到了平衡,見底的資金池開始很有效果的逐步回升。
除了龐大的建設專案和民生物資仍舊虧空較大之外,其他方面多少有點恢復正常收支運轉。
最難解決的反而是電力和人的問題。
始終沒有可靠油料的來路,白守良幾經考慮,覺得未來就算有些油料資源也沒有相關提煉技術,更難得湊齊那些大型裝置。於是終於狠下心來,完全放棄了用油發展的思路,全面往電氣化上靠攏。
風力發電只能使用家用和戶外工地類的裝備型號,僅夠特殊地點的電力補充。水力裝置相對複雜,水流的落差此起彼伏並不穩定,用起來反而是最差的一種發電方式。
兜了一圈,還是迴轉到太陽能面板上來。
整個黑牛城所轄的兩個大城鎮,已經無需太多顧及周邊的官府幹擾,一些奇奇怪怪的裝備拿出來,也不怕誰再指指點點了。
黑牛城的怪東西太多了,不差這一點了。
靠著內圈和碼頭的建築,頂端全都架設了面板,用來捕捉陽光,補充電力。
仍舊供不應求。
太陽能原本就是個效率不高的發電方式,沒有電力方面的技術員,全靠著白守良不斷傳授的一點微薄電氣知識支撐。購進的當然是先選傻瓜操作的成套裝置,電力組網他是不會的。
別小看這個組網連線,有點這方面認識的白守良知道,什麼諧波頻率、波峰波谷、功率衰減之類,一旦達到一定規模,那就得需要特別專業的技術才能處理,並不是簡單將電線電纜加個開關連線在一起就能安全使用的。
安全起見,整個黑牛城裡,八成以上仍舊用的是最單純的電池供電。
這也是滾軸輸送線路採用了人力畜力的原因。
電池供不起這樣的運輸系統的電機運轉。
白雲鎮的電力需求隨著在佔地範圍的增加,一下子跨越的太大,放出去的電動車,電機裝置全是耗電大戶,捉襟見肘之下,只能優先滿足重要單位的使用。
其他諸如工程部的建設和碼頭的貨運,只能分配了少量的電池供應,用於眾人熟悉這些東西。
所謂司機的培訓反而簡單,電動車沒那麼多繁瑣複雜的操作,啟動、行駛、加減速度、剎車、轉彎、倒車、停車,這幾個步驟操練的熟練,就能駕馭這種車輛。
不位元殊部門配備的兩輪車,物流和工地上多是三輪四輪的貨運車輛,原本就是皮實耐用的型別,稍微磕磕碰碰的也沒多大影響,挑一些膽大心細的人出來當做司機,自然不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情。
讓其他路上的行人認識到這種車輛的危險才是比較難的事情。
電動車剛上路的時候,憑著黑牛城長期以來寬鬆明理的管理環境,眾人不僅沒有多害怕,反而湊熱鬧圍觀的多。加上第一批駕駛員全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