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守中有攻(第2/2 頁)
嘆了口氣,王宵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想前世的時候,以為此時的宋金戰事,應該都是數萬甚至數十萬人的大會戰。不說別的,流傳最廣的岳飛故事,哪一戰不是幾十萬人?真正來了,才知道不是那麼回事。只要一方兵力過萬人,就是影響整個戰局的大戰了。數千人,已經是非常可觀的力量。
自己能不能守住鞏縣?王宵不敢細想。如果守不住,就是死路一條,一切都完了。
回到住處,王宵坐在位子上,一個人思索。
金兵攻城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不怕死,一波一波衝上城來。只要突破一點,城就難守住了。金兵並沒有特別突出的攻城器械,甚至就連宋軍都不如。但金軍作戰勇猛,紀律嚴明,這一點,這個時代極少有軍隊比得上。不只是宋軍打不過金軍,實際上週邊各國,此時都不是金軍的對手。
該怎麼辦?想了許久,王宵猛地抬起頭來。從昨天對金軍遊騎,到今天清晨對攻入城中的來的金軍,自己勝利靠的什麼?是人多?是兵強?實際上都不是。靠的是自己勇猛無畏。金軍猛打猛衝,自己要比他們更加勇猛。手下的官兵還做不到,那就靠自己。
想到這裡,王宵起身,在房間裡踱步。
是啊,不是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就容易把這一點忘記掉。總覺得自己跨越千年而來,就應該珍惜生命,不能夠涉險地。憑什麼?這個國破家亡的時候,不能夠在戰場上敢拼敢殺,說其他的有什麼用?
兩軍相逢勇者勝。這話其實太過絕對,但卻非常有道理。對於某一場戰鬥來說,對於戰爭中的某一個人,或者某一支軍隊來說,勝負不是誰更勇敢來決定的。但對整個國家來說,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軍隊是否勇敢。更加勇敢,團結一心,是軍隊能打勝仗的關鍵。
怎麼讓軍隊更加團結,更加勇敢,是個大題目,是國家大政,不是此時王宵需要考慮的。他只要讓自己這三百多人,能夠團結起來,與自己一起勇往直前,就邁出了第一步。
思索良久,王宵命人把邵凌、解立農和曹智嚴叫來。
三人落座。王宵道:“守城的關鍵,是不能只死守城池。攻中必有守,守中必有攻!我們要守住鞏縣,只靠死守城牆是遠遠不夠的。雖然金人攻城器械不足,我們守城的器械同樣不足,時間久了,怎麼能夠守住?金人來攻城,我們也要勇於殺出城去,打亂金人部署!我決定,今天晚上出城,把金人今天製造的器械燒了!出去的人不必多,五十人左右足夠。如何安排,大家商量一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