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朱標請戰,破狼軍(第1/2 頁)
“標兒!”
忽然,朱元璋的聲音到了朱標的耳中。
“陳友諒十萬大軍氣勢洶洶而來,咱們的大軍不足五萬。你說……咱們是要戰,還是要逃?”
朱標神色沒有任何遲疑。
“兒臣以為,當戰!”
“哦?為何?”
朱標黑色的眸子沉靜入水,面對著眾多將領們的注視,緩緩開口。
“我吳國沒有未戰而先言敗的說法。誓與陳友諒周旋到底!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好,世子說的好!”
朱標說完,劉伯溫、第一年等人都紛紛叫好。
“在座的許多人啊,遇到弱的敵人就耀武揚威,稍微遇到強一點的敵人,就開始腿肚子打哆嗦,真是不像文武大臣,反而像小娘養的慫包,連世子一個八歲的孩子都比不得!”
徐達一句話,罵的主張撤退的人臉色一片青紫。
這可真是罵的毫不客氣。
但是,讓那些主和的人心裡也燃氣一股子火氣。
是啊,打天下如果都是以強凌弱,那還要這些文臣武將幹什麼?
人家朱元璋養著他們,不就要大家在關鍵時刻,幫著他以弱勝強啊!
再說了,會打順風仗算什麼能耐,能打逆風仗的才是英雄呢。
退一萬步說,就算沒本事以弱勝強,至少不能在膽氣面,被八歲的世子比下去吧?
那這就真成了小娘養的了。
“我等,願與應天城共進退。”
意見統一了之後,事情就好辦多了。
劉伯溫打頭,群臣集思廣益,很快就想到了對付陳友諒這十萬大軍的辦法。
那就是:以己之長,擊敵之短。
陳友諒大軍處長在哪?水軍強大,人數眾多。
我軍長處在哪?人數雖然少,但陸軍強大,騎兵更是強大。
怎麼以己之長,擊敵之短?最後商量的結果是將陳友諒的大軍引誘到一個陸地的開闊地帶,在野戰中,用陸軍和騎兵擊敗他們。
至於怎麼讓陳友諒乖乖岸。
劉伯溫提出了歷史朱元璋取勝的法子。
讓陳友諒距離應天較遠的龍灣登陸,吳軍在此地用騎兵消滅陳友諒主力。
那又怎麼能確保陳友諒在龍灣登陸呢?
劉伯溫則是利用了陳友諒敏感多疑的性子。
朱元璋麾下的大將中,有一個叫康茂才的。此人和陳友諒有舊交。
劉伯溫讓康茂才寫信給陳友諒,說康茂才願意倒戈,建議陳友諒走秦淮河,在江東橋與康茂才會合。
江東橋是一座木橋,康茂才會事先將這座唯一阻擋陳友諒大軍前進的橋樑挪開,方便陳友諒的大軍直達應天城城牆之下。
然後呢李善長又連夜,把木製的江東橋改建成了一座石橋。
等到陳友諒到了秦淮河,發現江東橋不是木橋而是石橋,他聯絡康茂才又遲遲沒有回信。
陳友諒果然因為多疑,調轉方向,準備從龍灣登陸。
而朱標,則是直接為破狼軍請戰,要求在斜側斬斷陳友諒的退路。
朱元璋想了想答應了。只是還是在破狼軍後增添了三千常備部隊,用來給破狼軍兜底。
……
等到陳友諒大軍從龍灣登陸的時候,朱元璋的大軍主力,已經在此地等候多時了。
邵榮、馮勝、常遇春三人為主帥,率領三萬餘名五翼軍主力,藏在石灰山附近,隨時準備出擊。
另外,駐紮在其他地方的吳軍兵馬,也做好了的支援準備。
畢竟,萬一陳友諒沒中計怎麼辦?有些地方是必須屯駐兵馬以防萬一的。現在應天南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