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第1/2 頁)
馬大正等編寫清史的提出&ldo;滿清入關正義論&rdo;,越來越猖狂。學術界,文藝界相互配合演出了一場又一場的鬧劇。一旦有人批判就拿起&ldo;民族團結&rdo;和&ldo;大漢族主義&rdo;帽子當擋箭牌 。
令人欣慰的是中央的政策正在調整,中國絕不會淪為買辦的中國。人類文明的程序和成果是不容破壞的!
本文轉自京華論壇&rao; 史海鉤沉&rao; 為什麼說&ldo;滿清入關&rdo;是歷史倒退
此文在網上到處被轉載,汗,還米查到作者,偶轉貼於此,僅供參考。
(以下部分,摘自&ot;文明斷裂的悲劇:被滿清割斷的明朝與近現代中國&ot;作者:杜車別/)
少部分跨越明清的人物,也都是在明朝培育下長大的,正如龔鵬程所說&ldo;明朝滅亡時,吳梅村已經三十六歲,黃梨州三十四歲、方以智三十四歲、顧炎武三十二歲,王夫之二十五歲,朱舜水44歲,傅山38歲,李漁三十四歲,張岱47歲,金聖歎36歲,陳確40歲,這些人的氣格及思想體式早得成就&rdo;。
顧炎武有詩名《精衛》
&ldo;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銜木到終古?
我願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rdo;
他為反清事業奔波一生,雖無力迴天,也誓死不願和清廷合作,這詩裡憤懣難平之意,溢於紙上,可見其心志。
或有人覺得這樣孤介倔強,是迂腐不達時務,不象范文程吳三桂洪承疇施琅那麼&ldo;深明大義&rdo;,能夠為&ldo;民族團結&rdo;賣命效力。這樣想是無知加無恥的結果,其實明代知識分子的思想很開通,他們反抗滿清是有原因的。
瞿太素說:&ldo;其人而忠信焉,明哲焉,雖遠在殊方,諸夏也。
若夫汶汶焉,汩汩焉,寡廉鮮恥焉,雖近於比肩,戎狄也&rdo;。
顧炎武說:&ldo;易姓改號,謂之亡國。&l;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r;,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ot;。
從他們的話,看不到半點狹隘民族主義的味道,也看不到半點為一姓私利賣命的愚忠。忠信明哲的人,就算相隔遙遠,膚色風俗和中國全然不同,也是諸夏;易姓改號也只是皇帝和當官的人操心的事情,和普通百姓沒有關係。這些觀點相當透徹,現在也不能再高明多少。
然而一大批明朝知識分子,前僕後繼投入抗清事業,有的以身相殉,壯烈殉國;有的雖活下來,但志節不移,終身不渝。為什麼呢?難道他們存心不想好好活著?道理很簡單,正是因為滿清統治者殘暴兇虐,達於極致。是雖近於比肩,但汶汶汩汩的戎狄;是仁義充塞,而至於率獸食人,人將相食的禽獸。
一些親歷滿清暴行的明末人的詩句,如張家玉的&ldo;雲崩日落豺狼嘯&ldo;,李成憲的&ldo;未論故園豺虎窟&rdo;,張穆的&ldo;豺狼方逼市城摧&rdo;,就是很好的註解。
現在的一些人,其見識,遠不如幾百年前的明末古人,良知更是泯滅。看見有人指摘滿清暴行,揭露清廷愚昧落後專制的醜態,就坐臥不寧,奮袂而起,就要丟擲一頂大漢族主義的帽子,破壞民族團結的帽子,咆哮恫嚇不已。
在這些東西的荒謬頭腦裡,似乎為滿清空前絕後的種族屠殺的暴行極盡掩蓋辯護粉飾之能事,為滿清極端黑暗愚昧的統治貼金美化,反倒成了維護民族團結,其無恥程度,昏聵程度,確實登峰造極。莫非他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