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第1/2 頁)
閏六月二十一,偽清貝勒博洛命漢奸奴才劉良佐統重兵包圍江陰城,二十四日,劉良佐作招降書一紙,從東城外射進。江陰軍民公議後,回書拒絕。劉良佐見勸降無效,便四處捕殺城外義兵,企圖斷絕城內軍民外援。
七月初一日,開始攻城。城中嚴密防禦,清寇箭如雨注,城上的人一手拿鍋蓋遮蔽,一手接箭,每天能得到箭三四十萬。江陰形勢的日益嚴峻,陳明遇雖忠肝義膽,卻自感缺乏軍事組織才能,於是想起了智勇雙全的前典吏閻應元。
陳明遇專門委派十六人連夜出城,到閻應元住所請他出山,應元道:&ldo;你們能從我則可。不然,不為你們主持。&rdo;眾人道:&ldo;敢不惟命是聽?&rdo;九日,閻應元帶領江陰城祝塘少年六百人,執械入城。
入城後,閻應元立即把全城的戶口分別丁壯老幼詳加調查,挑選年輕力壯的男子組成民兵,每個城垛十名,按時換班。由武舉人王公略守東門,汪把總守南門,陳明遇守西門,應元自任守北門。他和陳明遇兼負晝夜巡查四門的責任。對城中過往行人嚴加盤詰,肅清內奸。在閻應元的領導下,很快就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各方面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條。
十一日,清寇攻打閻應元鎮守的北門,城上矢石如雨注,清寇不敢接近。主帥劉良佐大怒,命令上將九員先駕雲梯上城,城上以長槍刺之,上將五死四傷,有的身中三箭,有的被劈去頭顱,有的墮下摔成殘廢,有的被火箭燒死。主帥更怒,傳令十營內選猛將幾員,步軍三萬,扎雲梯十張,來日分十處上城,如有退者立斬。
次日,清寇仍攻北門,城外放炮吶喊,三萬軍造浮橋十條,一齊渡過外城河,分十處登雲梯上城。閻應元指揮城上用磚石擲下,以長槍拒敵;一時間亂石紛飛,炮火連綿,雙方死亡不計其數。某滿人大將自恃勇猛,穿著三層甲,腰懸兩把刀,背背兩把刀,手執雙把刀,親登雲梯,跨上城垛,執刀亂砍。城上守軍用棺木抵擋,以槍刺其身,竟不能入。
有人喊道:&ldo;刺他的臉。&rdo;於是眾人紛紛刺其面,一湯姓童子,持鐵鉤鐮,用力鉤斷其喉管,竹匠姚邇割下他的頭,滿將身子墮落城下。清寇齊來搶屍,城上梆鼓齊鳴,磚石小箭如雨點,清寇又傷亡千餘人。
劉良佐命令軍士索那滿將的頭,閻應元不允。劉良佐願意用銀贖買,命人將銀當面裝入銀鞘吊入城。又命軍士於城下哀號:&ldo;還我將軍的頭!&rdo;閻應元讓人以蒲包裹一黃狗頭,擲還之,將滿將的頭懸在城上。劉良佐親自帶人在城下苦苦哀求,方把頭扔下。清寇拿了頭回去,與身縫合,掛孝三日。
閻應元擊退了北城的攻擊,但知道不日清寇必有更大規模的攻擊。於是積極鑄造守城工具,招青陽弩王黃鳴崗等千餘人,入城造小弩千張、小箭數萬枝,分派給守城軍士。又用季從孝所合火藥敷在箭頭上射人,見血立死。弩長尺餘,箭長五寸,百步之外,皆可命中目標。
又從獄中放出陳瑞之子,令他製造火磚、木銃。火磚廣三四寸許,著人即燒,木銃類銀鞘,長三尺五寸、廣二三寸,木製,中間藏有火藥,敵人到來時,投下,機關暴發木殼崩裂,鐵菱角飛出,觸人即死。閻應元還親自製造撾弩,用一塊鐵,邊上造幾個鉤子,後面栓著棉繩,丟擲勾住敵人,近前斬之。又模仿舊制,製造火球、火箭之類,無不精巧絕妙。
所以清寇雖多,每每望城興嘆,戰慄無人色。即使是滿洲兵將也聞之膽落,每次攻城下來都要為倖免不死而大肆慶祝。
清寇攻城不利,又起勸降之念。劉良佐親作《勸民歌》,希望江陰投降,閻應元不從。於是清寇在城下搭建牛皮帳篷,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
十五日,清寇攻東北城,劉良佐命西南放炮,東北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