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第2/3 頁)
穿著一襲朱黃色的長袍,上面繡著一些龍形的圖案。這些花紋與長袍相互映襯,形成一種強烈地視覺衝擊,讓人感到莫名地寒意。這人的腰間還掛著一塊暗紅色的圓孔血玉,泛著迷離的光澤。這具屍體裡面不知加入了什麼防腐材料,竟然令這屍體上千年也沒有腐爛,而且最令大夥兒吃驚的是,死屍的肌膚居然還很紅潤,不像他們平常見到的屍體那樣乾巴巴的。
大家都知道,人死之後,機能停止運轉,肌膚會逐漸地失去水分,從而變成乾屍,但這具死屍它是怎麼保持水分的呢?這點連一向對古屍頗有研究的張恩溥也答不出個所以然,看來古人的許多智慧確實是凌駕於現代人之上的。
不過,大家的注意力並沒有放在這具神奇的死屍上面,而是把目光停留在了他的左右兩隻手上,因為他的兩隻手上,拿著的是一面鏡子。說是鏡子,其實更像是一面工藝精美的銅牌,銅牌左邊的三眼人臉帶著淡淡的微笑,而銅牌右邊的三口人臉則是猙獰陰冷,鏡子周圍,纏繞了無數顆跳動的黑色粒子,正是戾氣之源。
張恩溥端詳了良久,驀然間身子劇震:「難怪……難怪啊,原來是秦……」
「秦王照骨鏡!」
劉大少詫異地轉頭看著張恩溥,他的臉上此時也是疑雲密佈,「這……這是怎麼回事?」
張恩溥喘了三大口氣,才給劉大少和田國強解釋起這面鏡子的來龍氣脈。
以前有個傳說,秦始皇在位之時南巡,途中,見到有人在海邊打撈到一具浮屍,這具男屍是個老者,身材高大異於常人,容貌不俗,髯長過胸,肌膚白潤,肉堅如鐵,穿著上古之王者衣冠,漂浮在海里也不知有多久了,更不知其來歷死因,但看起來依然面色如生,沒有什麼被海水長期浸泡的跡象,一陣海風吹來,古屍鬚眉悉皆飛動,和活人一般無二。
秦始皇以為這古屍是海中仙人的遺蛻,應當祭祀供奉起來,以求仙人賜不死藥,但其他人則持相反的看法,秦始皇向來迷信修仙煉丹之說,他手下有許多方士,方士們都認為這是古之殭屍,乃妖物所化,一定是從南海的海眼裡浮出來的,見之已屬不祥,談何祭拜求藥,然後又說了這件事在什麼什麼時候曾出現過,象徵著什麼什麼樣的預兆,應該如何如何處理才是妥善之道。
在秦代做方士混飯吃並不容易,古代人大多都比較樸實,稍微能言會道,即被視為有才辯之能,想做皇上的顧問首要本領就是能侃,把死的都能給侃活了,秦始皇本不是耳根子軟的人,但架不住這幫人說得跟真的似的,加上他對這些玄而又玄的事情深信不疑,擔心海眼中浮出殭屍會有亡國之兆,既然不能加之薪火刀斧,唯有穴地藏納,於是命三萬刑徒鑿穿一座荒山埋屍,鑄了一尊銅獸壓在殭屍上鎮山,並請出秦王八鏡中的「秦王照骨鏡」嵌於獸頭,最後封山而歸。
秦漢時期,世人普遍認為銅鏡可以鎮壓殭屍,因為當時的人對著鏡子是要「正容」,看看自己的表情是否莊重嚴肅,衣服帽子是不是穿戴得整齊,要是穿戴歪斜了,就要趕緊正過來,所以銅鏡是「正」的代表,一正能壓百邪,另外鏡也代表「陽」,是白天的象徵,是對「陰」的震懾之力。
秦王掃以定天下,在此過程中得到了不少六國秘器,其中有八面古鏡,這裡麵包括法家祖師銅鏡,還有就是秦王照骨鏡,傳說這面銅鏡能照視人身骨骼脈絡,是一件世間罕有的無價之寶,秦始皇就將這面照骨鏡連同那海中古屍,一起埋進了山裡。
秦始皇回到鹹陽後不久便駕崩,至於那秦王照骨鏡埋在何方,就成了一個千古之迷,它的下落再也沒有人知道了,物換星移,直到明朝,有人在山上採藥,忽見空中有五龍圍著一座山丘相鬥,最後五龍皆死,龍屍從天而墜,然而龍墜處並無死龍,只有地面裂開一條大溝。
採藥人驚慌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