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開蒙(第3/3 頁)
陳啟半是驕傲半是苦惱的問道,可他這次用的字是‘不’,想來連他意識到,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已經不容他們家說不了。
陳丐山抬頭嘆氣,“都開始準備吧,我下午就去找族長。”
…………
三天後,是個吉日。天色尚未露白,群星隱去,旭日將升未升。
村人大多還在夢鄉,老陳家卻已經燈火通明,顯示出主人家的忙碌。大棚裡的青牛昂著頭,對著空氣叫了幾聲,算是發洩被吵醒的怨氣。
“恆兒,該起來了。”
顧氏掌著油燈,來到陳恆的小床邊。
“娘,我知道。”
陳恆掀開自己的小被子,從床上跳下來。
“仔細著點,地上涼。”
顧氏正叮囑著,陳啟跟陳淮津提著一個大澡盆走進屋內,上面漂浮著厚厚一層草藥,陳恆認不出來,只看到其中摻著松葉,柏葉等物。
“快些進來,娘給你洗。”
顧氏挽起袖子,一副要從頭洗到尾,大幹一場的模樣。陳恆也只能認命,脫光衣服跳入澡盆。
待到洗漱完畢,先前師母柳氏送來的那件青色衣袍,就被陳恆穿在身上。原先有點大,經過母親跟姐姐日夜修改,才把大小弄得合適。
將頭髮擦乾後,顧氏將陳恆按在身前。往日陳恆梳的髮髻,都是時下孩童流行的兩團鬏鬏。今天可就不行了,因為他要帶儒巾。
等到一切弄好,已經換上書生打扮的陳恆,就被顧氏牽出門。早在院子裡等候的陳丐山三人,一見到陳恆的模樣,忍不住眼前一亮。
“好好好。”陳丐山的情緒頗為激動,朝著兩個兒子說道:“帶著恆兒去祠堂,族長跟夫子已經在等我們。”
這一次出門,周氏跟顧氏是不好跟來的,她們只能待在家中。沒辦法,古代的風氣如此。陳恆跟著陳丐山來到祠堂時,天色已經變成灰白,正是灰濛濛之際。
族長陳興先是站出來,帶著陳恆給列祖列宗上香磕頭,這是告訴他們,自家有孩子要準備讀書了,伱們可要保佑著點。
等到族長忙完,就輪到王夫子上場。一副孔夫子畫像高掛。畫前擺著一張八仙桌,最前頭的是香爐,然後就是讀書人最愛的幾樣點心。
細細長長的粽子,形狀如毛筆,稱之為‘筆粽’,這發音,多讀幾次就知道它的意思。中間的是四四方方的粽子,形如官印,它的名字叫印粽,寓意嘛,自然是希望孩子早日高中當官。
類似的東西還有很多,諸如定勝糕之類,都成群星拱月之勢,以筆粽、印粽為中心分佈。
王夫子拿起準備好的硃筆,在陳恆眉間一點,留下硃色,此為開智。再帶著陳恆跟孔夫子畫像行禮,念道:“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陳恆也跟著念道:“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禮成。
見王夫子點頭,族長陳興跟爺爺陳丐山,一個拿鑼,一個打鼓,只能敲三下,這是告訴列祖列宗,亦是同村人,咱們村也要出讀書人啦。
親身經歷一番開蒙儀式,陳啟、陳淮津才意識到,讀書是件多有份量的事。目光悄悄的落在夫子身旁站的筆直的身影,陳恆面容肅穆,雙手負立,任吹入堂內的清風撥弄衣襬。
此時天邊第一道陽光,正透過祠堂中間的空當照進來,祠堂外,雄雞起而鳴,東方大白。
站在簷角的陰影下,目睹此情此景,王夫子輕捋鬍鬚,搖頭晃腦道:“好兆頭啊!”
也不知他是否會想起幾十年前的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