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女生小說 > 魯迅與周作人雖為兄弟 > 第28頁

第28頁(第2/3 頁)

目錄
最新女生小說小說: 種藥小仙的現代擺爛日常反派畫風突變後,男主人設也歪了殭屍:開局神格面具鹹魚吃瓜被讀心,全宗門都殺瘋了星穹鐵道:我生命星神,調教眾生重回議親前,扶草包夫婿直上青雲婚姻陰謀火影:宇智波家的六眼穿成炮灰後每天都在苟活絕色毒妃:廢材紈絝九小姐我不是信徒開局無限餘額:神秘千金她美又颯無厘頭社恐的每一天天命雙生之神妃傳綜影視:攻略之旅赫敏和她的傲羅教授穿成土匪?那就造反當皇帝!食在大宋:我的系統通山海山河獻穿成惡毒郡主,她虐渣打臉還很萌

的。但近一百年的歷史已說明,開啟國門,吸收域外文明,是再生的必然之路。但&ldo;被近代化&rdo;是痛苦的,不僅要有精神上的陣痛,文化上與肉體上的折磨也顯而易見。如果你承擔這一事實,就必須付出代價。魯迅對此的感悟極其深刻。他後來主張多讀外國書,少讀中國書,也是這一動機使然。史密斯對中國民族失望的一面,對魯迅自然也有感染,他對中國人也開不出藥方,除了宗教的仁愛外,讀罷此書,最深的感觸,便是警覺與失望吧?不過,史密斯有兩點頗使人受啟發,一是中國屬大洪水之前的民族,其習性、風俗、宗教,尚未經過大洪水後的巨變,其頑強的生命力,決定了這一民族尚不屬行將滅亡的民族,中國的潛力,還遠沒有煥發出來;二,改變中國,要靠科學和新文藝,這兩種,為中國亟須的一類。僅僅靠科技、貿易看來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而單純地以道德來教化國民,恐亦難以奏效。他說道:

讓我們聽一下人類文明的偉大倡導者馬太&iddot;阿諾德(atthew arnold)的論述:&ldo;每一個受過教育的人,都熱愛希臘,感謝希臘。希臘在人類面前舉起了藝術和科學的旗幟,就如同猶太人舉起了正義的旗幟。現在,世界不能沒有藝術和科學。藝術和科學旗幟的舉起,自然佔據了他們的全部身心,品行卻被當成了簡單的家常事。輝煌的希臘,就是因為不注重品行而消亡了;因為他們缺乏品德、堅韌和性格……不僅如此,現實成功地表明,在今天這個時代,需要的知識和美好的事物越來越多,知識受到如此的尊重‐‐表明現在統治世界的不是希臘,而是猶太;不是藝術和科學的突出成就,而是正義的崇高地位。&rdo;

為了革新中國,必須追溯性格的動因,使人格升華,良心必須得到實際的推崇,再不能像日本天皇家族那樣囚禁在自己的宮中。現代哲學的一位主要闡述者曾很好地闡明這樣一條真理:&ldo;沒有任何一種煉丹術能點石成金。&rdo;中國需要的是公正,為了獲得它,中國必須有一套上帝的知識,必須對人有一個新的概念,必須重新認識人與上帝的關係。中國需要在每一個人的靈魂中,在家庭和社會中,注入新的生命。那麼,就會看到中國的各種需要就會化為一種迫切的需要,這就是隻有基督教文明才能永恆、完全地滿足的一種需要。

這是基督徒所具有的仁慈的情懷。讀到這兒,我忽然明白了魯迅那時先科學而後又以文藝救國的信心,何以如此堅定。說魯迅直接地接受了史密斯的思想,我們或許有武斷的一面,但至少這種觀念和時尚,對青年魯迅有潛在的薰陶,這種猜測並不為過吧?《人之歷史》、《摩羅詩力說》、《科學史教篇》等文章,就帶有著這種思路。其一是談人的價值,人的尊嚴,與生命的強力意志,這些都是中國人最少有的品質。其二,把科學精神、個性主義藝術風範當成立人的不可或缺的源泉。魯迅似乎覺得,要改變中國人的氣質,倘無科學與藝術,是不可思議的。這種思想,在我看來,至少是對《中國人氣質》的另一種呼應,它的內在的情愫,由於是從民族本位的立場出發,其動人性,其深刻,是為史密斯所不及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舊愛情長軍無戲言女主她求我復婚恃婚生驕重生三國之亂世我做主[綜英美]鯨頭鸛正在路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