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女生小說 > 魯迅與周作人雖為兄弟 > 第43頁

第43頁(第2/3 頁)

目錄
最新女生小說小說: 種藥小仙的現代擺爛日常反派畫風突變後,男主人設也歪了殭屍:開局神格面具鹹魚吃瓜被讀心,全宗門都殺瘋了星穹鐵道:我生命星神,調教眾生重回議親前,扶草包夫婿直上青雲婚姻陰謀火影:宇智波家的六眼穿成炮灰後每天都在苟活絕色毒妃:廢材紈絝九小姐我不是信徒開局無限餘額:神秘千金她美又颯無厘頭社恐的每一天天命雙生之神妃傳綜影視:攻略之旅赫敏和她的傲羅教授穿成土匪?那就造反當皇帝!食在大宋:我的系統通山海山河獻穿成惡毒郡主,她虐渣打臉還很萌

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rdo;

&ldo;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絕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rdo;

是的,我雖然自有我的確信,然而說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因為希望是在於將來,決不能以我之必無的證明,來折服了他之所謂可有……

在我自己,本以為現在是已經並非一個切迫而不能已於言的人了,但或者也還未能忘懷於當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罷,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裡賓士的猛士,使他不憚於前驅。……[2]

在苦悶中抒寫著己身的愛憎,這在兩人身上有著相同的體驗。但這苦悶不是簡單的恩怨,事功的有無,而恰恰是對生存意義的懷疑,以及對物件世界的否認。兩人差不多不約而同地對理性的意義產生了詰問,那種拷問,讀起來確有森然的感覺。例如魯迅,談中國的生存環境和歷史文化,便說是&ldo;吃人&rdo;。而周作人則嘆道:中國的歷史都是殭屍一樣的東西。30年代以前,周作人差不多在思想的脈絡上,延續了許多魯迅的思路,有的乾脆如出一轍。周圍的世界找不到亮色,於是便在寫作中張揚自我的個性。然而在他們的小說、散文中,幾乎處處滲透著無奈,文章有時被濃濃的冷霧包圍著。先前他們相信文藝是可以改良人生的,至少在&ldo;五四&rdo;時期,兩人有過這類思想,但&ldo;五四&rdo;高潮過後,一個相信文章的效益不及&ldo;火與箭&rdo;(魯迅在《兩地書》中向許廣平談及過此),一個則開始躲到苦雨齋中品茶自娛起來。周作人在倡導《人的文學》時,是何等的慷慨激昂,而20年代末,卻一下子成了&ldo;老人&rdo;,熱情一點點消失了。但他們依然沒有放棄寫作,在痛苦最深的時候,兩人的創作量反而更大。在魯迅那裡,譯書與寫作,有時甚至達到自虐的程度,他把生命的血與淚,全部塗抹於藝術的空間裡。心靈的戰慄,無序的低語,反抗絕望的吼叫,差不多都折射於其間。在魯迅的作品中,幾乎看不到暖色,四周是無邊的黑暗,人的苦難佔據了小說的空間,給人強烈的壓迫感。狂人的眼光,祥林嫂的絕望,孔乙己的潦倒,阿q的死亡……那是一個太灰色的王國,魯迅將人類最可怕的一幕,展示給了我們。而周作人呢,卻將這黑暗深深地隱到心靈的深處,將苦酒吞入肚中。但在他的散文裡,哪怕是最典雅溫和的作品中,你依然可體味到一種難言的哀怨。20年代的周作人,在散文的園地裡,不斷地釋放著淡淡的哀愁,雖然不及魯迅那樣強大的張力,但不同尋常的憂鬱,也使他的文字型現了生命的深味。那是催人深省的藝術之光,他的生命存在形式,便那樣真切而形象地印在這些作品裡,使我們這些後人,知道還曾有過這類靈魂的存在。周氏兄弟在創作風格中所體現的風範,對一切遇到人類生存困境的人們,或許都是一個有益的提示。

我深深地感到,魯迅的苦悶,在創作中並未得到逃脫。除了宣洩之外,他得到的,卻是更深重的苦難與絕望。周作人則漸漸遠離著歷史的黑洞,雖然也不時釋放著不安與驚異,但他卻在剎那的瞬間,勾勒出誘人的、恬靜的樂園,使人於此中體味永恆的美味。這或許是兩人根本的區別吧?周作人明知前面的路是萬丈深淵,他漸漸學會了繞道而行的方式,但魯迅卻跳了下去,以異樣的聲音正視著黑暗。魯迅太冷峻了,你讀他的《狂人日記》、《孤獨者》,差不多被裹在冬日的寒風裡。而周作人卻把一道防風的雨布遮掩過來,讓你略感到一絲絲的逃避之感。為什麼如此不同地選擇直面苦難的態度?懂得了這一點,便會知道他們世界的日趨不同的因由吧?這確實是一個謎,中國知識分子的內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舊愛情長軍無戲言女主她求我復婚恃婚生驕重生三國之亂世我做主[綜英美]鯨頭鸛正在路過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