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第2/3 頁)
的認識上,一直未能真正超越藹理斯的影響。這裡頗有意味的是,魯迅於&ldo;五四&rdo;中抨擊舊傳統,我感受的更多的是史密斯與尼采的聲音,而周作人則龐雜得很,既有西方個性主義傳統如無政府主義,又有藹理斯的理論。同樣是對傳統發難,兄弟倆使用的理論武器如此不同,其價值觀相異的一面已略有顯露了。
藹理斯在女性解放上,給周作人的啟示是巨大的。這位英國學者,反對宗教的禁慾主義,倡導健全的性意識和人類情感。他在《隨感錄&iddot;女子的羞恥》中寫道:
在我的一本著書裡我曾記載一件事,據說義大利有一個女人,當房屋失火的時候,情願死在火裡,不肯裸體跑出來,丟了她的羞恥。在我力量所及之內,我常設法想埋炸彈於這女人所住的世界下面,使她們一起地毀掉。今天我從報上見到記事,有一隻運兵船在地中海中了魚雷,雖然離岸不遠卻立將沉沒了。一個看護婦還在甲板上。她動手脫去衣服,對旁邊的人們說道:&ldo;大哥們不要見怪,我須得去救小子們的命。&rdo;她在水內遊來游去,救起了好些的人,這個女人是屬於我的世界的。我有時遇到同樣的女性的,優美而大膽的女人,她們做過同樣勇敢的事,或者更為勇敢因為更複雜地困難,我常覺得我的心在她們面前像一隻香爐似的擺著,發出愛與崇拜之永久的香菸。
我夢想一個世界,在那裡女人的精神是比火更強的烈焰,在那裡羞恥化為勇氣而仍還羞恥,在那裡女人仍異於男子與我所欲毀滅的世界並無不同,在那裡女人具有自己顯示之美,如古代傳說聽講的那樣動人,但在那裡富於為人類服務而自己犧牲的熱情,遠超出於舊世界之上。自從我有所夢以來,我便在夢想這個世界。[4]
藹理斯勾勒的理想世界,何嘗不也是周作人嚮往所在?但他很少去勾勒烏託邦式的伊甸園,對周作人而言,最主要的乃是清除思想的糟粕,與舊的傳統分庭抗禮。至少在&ldo;五四&rdo;前後,這一思想在他那兒是佔主導地位的。婦女要解放,必須破除迷信,而破除迷信,就必須引進科學精神。所以,周作人在新文化初期,抨擊舊道德時,用心良苦,與魯迅一樣,對國民諸多劣根性進行了嚴肅的批評。他指出,中國人,尤其是婦女,不要被舊道德所纏繞,爭求個性與自立是重要的使命。中國人在對女人和性的問題上,多陳腐、保守的意識,或說非人道的意識,欲興邦立國,不解決對人自身認識上迷信的因素,殊不可想像其可能性。《雨天的書&iddot;狗抓地毯》說:
社會喜歡管閒事,而於兩性關係最為嚴厲,這是什麼緣故呢?我們從蠻性的遺留上著眼,可以看出一部分出於動物求偶的本能,一部分出於野蠻人對於性的危險力的迷信。這種老祖宗的遺產,我們各人分有一份,很不容易出脫……
中國人如果擺脫舊夢,出現新生的文化,湧出新型的人格,女性的解放,是件大事。看一個人思想如何,只看他對性與婦女問題的思路,便可知其大貌。&ldo;立人&rdo;,在根本上是要解放婦女問題。在中國這樣一個男權社會,人的病態不僅體現在男性身上,最根本的,亦體現在女性與兒童那裡。藹理斯關於破除禁慾,以健全、合理的思想塑造人的觀點,使周作人看到了性教育在中國實行之必要。改造國民性,當然要以改造和人性世界相悖的文化為主要任務。因此,藹理斯最終把周作人的視野,引向了對人的發現和新文化的發現之路。他認為,必須打破東方文明的陳腐觀念,一些人認為東方文明是精神的,西方文明是物質的,而惟有精神的文明才是一切,這是可怕的思路。周作人認為,認真學習洋人科學的思想,引進人道的觀念,對中國是異常緊迫的任務。他在《人的文學》中,高喊發現人類自己,確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