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溜圍和狗圍(第2/2 頁)
出了獵人的搜尋範圍,最後的結果一方面是獵人空手而歸,另一方面很可能就是獵物連續數日無法覓食,傷口感染,痛苦而終。
這對於獵物也不人道。
“打溜圍”的獵人如果技術不好,槍法差那麼一點意思,就只能勤能補拙了。
也就是說,“打溜圍”的獵人如果能做到非常勤奮,非常能吃苦,熬得住,耐力超人也行。
因為他們往往需要在寒風凌冽的嚴冬,就在大清早天亮前就出門,去到森林深處。
然後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的,在獵物經常出沒的地方埋伏下來,開始蹲守獵物,往往一蹲就是四五個小時,甚至一整天。
在這期間,要忍受住寒冷,飢餓,疲勞……的折磨。
在零下幾十度的冬天,在野外一蹲蹲半天,想想就酸爽……
所以,當獵物出現的時候,獵人已然與環境融為一體,而且往往已經很接近獵物了,雖然槍法可能差點意思,往往也能做到一槍斃命。
另外一種有獵狗的,在以前的長白山林區,俗稱為:“打狗圍”。
由獵狗發現,搜尋,哄趕獵物,使預定被獵捕的動物(如狼、狐、野豬等)順徑逃到埋伏的獵人那裡而被擊斃。
這個和“打溜圍”相比較,難度就相對低了一些。
因為有獵狗這個好幫手。
當然,埋伏地點的準確選定,野獸按獵人的預料和安排活動、被捕,也是一種高超的狩獵藝術。
獵狗的話,按照西方的分法,一般是:單獵犬,指示犬,群獵犬,嗅獵犬,槍獵犬……什麼的。
按照國內的分法,尤其是東北林區的那種分法,一般是頭狗,幫狗,幫腔狗……什麼的。
這兩種分法不一樣,但是異曲同工,其實都是差不多的一個意思吧。
所謂的頭狗,就是一群獵狗裡面的頭兒,領頭的意思,一般性格兇悍,狩獵能力非常強悍,負責追蹤獵物,遇到野豬,黑熊,棕熊……等大型獵物能夠搶先發起攻擊。
所謂的幫狗,就是就頭狗追蹤尋找到獵物後,及時趕到,敢於頂住,圍住獵物。
甚至直接與獵物遊鬥,
一般都是搏鬥類獵犬,此類獵犬需要強悍的體型,兇猛的性格。
但是,幫狗的傷亡率其實很大,所以一般都是那種不值錢的串串(雜交狗)馴養出來的,死了不心疼。
所謂的幫腔狗,就是頭狗和幫狗上了之後,自己不上,在外圍拼命的狂吠。
也算透過聲波攻擊獵物,至少可以擾亂獵物的心神吧。
這就是所謂的“打溜圍”和“打狗圍”。
當然,裡面具體的細節和門道還有很多很多,什麼“香頭”,“騷路子”……以後再給大家慢慢的介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