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過載鐵路(第1/3 頁)
“鐵路,唯有修建多條的鐵路,才能解決其他運輸方式的缺點,尤其是用於大宗工業原料的運送,可以說是十分完美。”
李奇說道。
“鐵路……”
鳳武璃玥手託著下巴,點了點頭。
鐵路這個名詞,她其實並不感到陌生,早就知道這種交通設施的存在。
因為西方的一眾列強,國內都是遍佈鐵路,縱橫交錯,里程普遍超過十萬公里。
聖安教國更是有‘鐵輪上的國家’之稱,鐵路總里程達到了上百萬公里。
而炎龍帝國內,這些年也有一些礦山,修了不少專用於運出礦石的鐵路,但多屬於輕軌,承載能力不大,全部里程加起來不超過1萬公里,且都是孤立的單線,沒有構成鐵路網路。
這次李奇考慮規劃建設的,是一個龐大的鐵路網,可抵達帝國各地。
第一期規劃建設的總里程是10萬公里,打算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修完。
最關鍵的是,這些鐵路,都是以‘貨運’功能為主的過載鐵路,跟那些普通鐵路,存在不小的差別。
“過載鐵路,這跟普通鐵路有何區別?”
鳳武璃玥好奇的問,這個詞彙她還是第一次聽到。
李奇便花了點時間,給她講了過載鐵路與普通鐵路的區別。
主要是三方面的優點。
其一,過載鐵路的承載能力強,允許長度達到500節,重量達到20萬噸的過載列車,以120公里\/小時的速度,在鐵軌上奔跑,卻可輕鬆承受的住,不會出現鐵軌斷裂、地面塌陷等狀況。
其次,過載鐵路的運輸能力大,如果是修一條單線的過載鐵路,那麼每年的最大貨運能力,可達到5億噸左右;如果是修一條雙線鐵軌的過載鐵路,最大貨運能力,將提高到20億噸\/年;若一步到位,修一條雙向四車道的過載鐵路,那麼最大貨運能力,可提高到50億噸\/年。
最後,較之於普通鐵路,過載鐵路基本只運貨,很少運人,不會停停走走,往往一口氣的從出發地跑到終點,中間極少停站,故而節省了大量能量,降低了運輸成本,效率也是最快的——雖然最大時速僅120公里。
但聽完李奇的介紹後。
鳳武璃玥反而冒出了更多的疑惑。
“夫君,我聽說西方的一些火車,速度最快能跑到180公里\/小時,甚至200多碼,我們的過載鐵路,最大時速只有120,這是不是太慢了,這如何實現彎道超車?何來的工業後發優勢?”
“火車不是跑的越快越好。”
李奇搖搖頭道:“火車消耗的能量,跟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火車跑200碼的速度,其能耗不是跑100碼的兩倍,而是足足四倍!跑的越快,消耗的能量越恐怖,而最經濟的速度是80公里\/小時左右,但跑太慢了會降低運輸能力,所以120是最佳速度,做到了各方面的平衡。”
說到這裡。
不得不提下前世華夏國修的數萬公里的高鐵,雖然最快速度能達到250乃至350公里\/小時,雖然讓國人們感到驕傲自豪,但在李奇看來,根本沒必要修那麼多,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因為運營成本太高,除少數線路能盈利,大部分都在虧本,經濟下行後,票價更是明顯上漲,普通人更坐不起。
畢竟動車跑350公里的時速,消耗的電力能源,是時速80公里的十多倍,成本怎麼可能降下來?
況且每年大部分的時間,高鐵的客流量不大,空座率高,且很難用於貨運,想賺錢幾乎沒有可能。
根本的原因,是高鐵具有極強的‘金融’屬性,其誕生的使命,部分是服務於民生,但大部分是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