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第2/3 頁)
,我已在昨夜抽調五百名&l;多力&r;徒卒和三千&l;利趾&r;徒卒,三千五百敢打敢拼善打善走的壯士由伍大夫親自率領,早已趁夜色悄悄接近楚軍營寨,一旦夫概將軍發動進攻,三千五百精兵便為前陣,萬無一失!&rdo;
闔閭沒有答話,微微皺了皺眉。
&ldo;大王是坐守營帳等待勝利訊息呢,還是率軍開進?&rdo;
闔閭還是沒有說話,扭頭便走。
走了幾步,才吼叫一聲:&ldo;備車!&rdo;
戰車早已等在帳前。
闔閭剛剛準備上車,卻迴轉身來:&ldo;孫將軍,來來來,請與寡人同乘一輛戰車,指揮三軍。一切聽憑將軍號令,將軍之令。便是寡人之令,忤逆者斬!請孫將軍親自援袍擂鼓,世有孫將軍,才有吳國破楚成功!&rdo;
闔閭來拉了孫武的手,一同登上戰車。
大王頃刻間藏起了慍怒,把握住了自己。他懂得君臣利害,《孫子兵法》中有兩句話他記得清楚。
一句是:上下同欲者勝。另一句是:將能而君不御者勝。
囊瓦與眾將正在議事,討論如何與吳軍作戰,是攻是守的時候,外面一片嘈雜聲如海潮倒灌。夫概五千精銳徒卒已經衝到了營寨門口。囊瓦提著戟倉促登上戰車,疾馳到門前,立即陷入了亂軍之中。
吳軍竟然也不肯休整一下,便連夜潛到他的部隊周圍。老天剛剛放亮,勉勉強強能分辨衣甲顏色,吳軍就殺來了。什麼戰陣不戰陣的,全然不顧,吳軍就是來拼命的,就是來追命的!吳軍一直在誘楚軍上鉤,放了六百里一條長線,如今就是怕楚軍會脫了鉤,如今就是收釣竿來了。楚軍六百里一路狂追,一路尋求吳軍決戰,可是想打卻打不著。將士無不沮喪,垂頭喪氣,上下相怨。直到被吳軍牽到了柏舉,誰都明白入了口袋,凶多吉少了。
囊瓦昨晚一聲撤退命令,全軍就像放了&ldo;鴨子&rdo;,誰知說撤又不撤了,不撤又打不起精神。不想打,沒準備打,突然又要打,不僅徒卒,就是率兵之將,也因為來來回回的折騰倉皇得很。昨夜到得柏舉,全都懈怠下來,現在無論如何也收拾不起戰陣,整個楚軍,在心理上對於突然面臨的戰爭失去了承受能力,可以說是一衝即潰的。
而吳軍,六百里跋涉當然是一里也沒有少走,乃是說走便走,說打便打,打與走十分有節奏,走與打目的和結果明晰,等於憋了六百里,等待了將近三個月的求戰的慾火,突然間放了出來。個個是一通狂瀉!他們在走與打的結合之中,注意了張與弛,比起楚軍,不那樣疲憊勞頓,而且,更因為將楚軍調遣到孫武策劃的戰地這樣一個奇蹟,使上下戮力,信心百倍,士氣昂揚。吳軍將領在心理上對於這場浴血之戰成竹在胸,吳軍徒卒也對於戰事準備了強勁的心理的內應力。因為上述種種因素,儘管吳軍衝擊囊瓦大營計程車卒,不過夫概五千兵,伍子胥三千五百兵,加起來不到一萬,卻在實力上,實際上大於楚軍的六萬。長戟拼殺,冷兵器作戰,士卒的心力與體力本來就面臨著近在咫尺的考驗,再加上夫概的精銳之師全是斬斷了後顧之憂的亡命之徒,伍子胥的三千&ldo;利趾&rdo;士卒,行如疾風流水,善於快速反應,五百&ldo;多力&rdo;徒卒,個個勇武過人,當他們與楚軍士卒相對而搏的時候,楚軍未戰先自顫慄了。
囊瓦戰車沖將出來,立即陷入混戰的漩渦之中不能自拔,吳軍不懼死的徒眾,疾速舍了拼殺的對手,前來砍殺。囊瓦也只有在戰車上左殺右擋,仗著力大,揮斧如風。
可是,他畢竟是一軍主將,指揮全軍比個人衝殺更要緊。他一身系六萬人的生死安危。
擂鼓嗎?為誰擂鼓助威?鳴鑼收兵嗎?如何收得住?他大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