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頁(第1/2 頁)
搶先到達並佔有這片荒無人煙的廣漠大地,這個事實本身便對美國鐵路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它激發了一種&rdo;拼命趕&ldo;的技術,也就是力求進步的技術。這一點已在鐵路上完美地反映出來了;後來在美國生活的其它方面也表現了出來。鐵路線本身就是先行佔有者;它們首先到達目的地就可獲得極大的好處。這方面最偉大的例子,當然應該首推第一條橫貫大陸的鐵路了。根據《太平洋鐵路法》(一八六二年七月一日),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的鐵路應從加利福尼亞向東鋪設路軌,一直到內華達線,在那裡和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的鐵路接軌。但是,到了一八六六年,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進行院外活動的說客憑藉加利福尼亞的土地熱和淘金熱中先行佔有的精神,說服國會對該法案作出了修正。新的修正法案允許兩家鐵路公司儘量把鐵路往前修‐‐一直到同從相反方向修過來的鐵路銜接起來為止。這就提供了一個具有美國特色的寶貴機會。當時每多修一英里的鐵路,就可以為負責修路的公司帶來一大筆聯邦貸款(根據不同的地形地貌,每英里貸款由一萬六千美元至四萬八千美元不等),外加四百英尺的路權和另外十塊土地的贈與。這樣一來,美國第一條橫貫大陸的鐵路就由一項工程演變成為一場競賽;而在這場競賽中,相互競爭的公司在建築過程中使用的手法也成了全國性的醜聞。
採取類似的範圍較小的獎勵辦法,也加速了其它地區修建鐵路的程序。最先修成的鐵路往往可以獲得壟斷性的好處,新澤西州卡姆登與安博伊鐵路公司獲得的那些好處就是一例;或者另設獎勵,例如事先授與第一個把鐵路修到印第安人領地邊緣的公司以修築橫越印第安人領地的鐵路的獨佔權。因此,美國的鐵路都是以最快的速度修築起來,並且很少考慮到安全、舒適或經久耐用等因素,這是毫不足怪的。這還意味眷所修的鐵路全都是單軌(只附有為對面開來的火車讓路的旁軌),而不是雙軌。而鐵路的坡度大和拐彎急,也都因為沒有時間去削平山坡,開鑿隧道,或修築路堤。美國人還隨便使用(有時更是不顧一切地試用)最便宜、最快速的鋪軌方法:窄軌距,用棧架結構代替土石路堤,沒有鋪道渣的路基,用一切辦法使用替代材料,或者儘可能抄近道等等。
由於建築工程質量差,坡度路段的路軌修得非常糟,拐彎又急,路旁又沒有任何遮攔,再加上在地形高低不平的地方開快車,於是便導致了大量事故。到十九世紀中葉,特別是在西部,美國鐵路事故就象十幾二十年以前的汽船爆炸事故一樣,層出不窮和臭名遠揚了。一八四二年,查爾斯&iddot;狄更斯(他是個不大容易震驚的人)也發現到,他第一次乘坐從波士頓到洛維爾一線的火車真是一次令人心驚肉跳的經歷。一般說來,外國人在美國乘火車旅行,對鐵路事故的頻繁都感到震驚;而美國人對此則竟然視為家常便飯,這一點更使他們不勝驚訝。有一個英國人查爾斯&iddot;理察&iddot;韋爾德寫下了一八五五年他從西維吉尼亞州坎伯蘭乘坐開往華盛頓特區的火車的經歷。由於火車從坎伯蘭開出的時間已經晚點,所以得拼命加快速度,而列車員對此解釋說,非這樣做不可,只有如此才能彌補失去的時間。他寫道:
離坎伯蘭以後,鐵路線沿著彎彎曲曲的波託馬克河向前伸展,到處是急拐彎。火車在拐彎線上象火箭一樣飛馳。我們乘坐的車廂搖免得那麼厲害,人們非得緊緊抓住一點什麼以保持身體的平衡不可。當一塊笨重的燈玻璃掉到我的頭上時,我更預感到災難即將臨頭;這一下雖然沒有造成什麼惡果,但頭上已經鼓起了一個大包。過了一會兒,又有一塊玻璃從燈座裡掉了出來,猛然落在一位女士裙子的下擺處。與此同時,車廂震盪得更加猛烈了。
情況越來越嚴重。我敢肯定,我們已處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