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2/2 頁)
人、愛爾蘭人、德國人);有公理會、天主教、浸禮會、聖公會、衛理公會、唯一神教派、普救教派、長老會、猶太教等各教各派的信徒。海外的人如潮湧至,到十九世紀中葉,波士頓的人差不多有三成是國外出生的。總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新英格蘭都越來越複雜了。其實,在南北戰爭前新英格蘭也曾是一個外向拓殖的地區。那陣子,新英格蘭人到西部淘金求富的人數多到驚人;而拓殖西部的公司也紛紛成立。有些人(例如俄勒岡的熱心分子霍爾&iddot;傑克遜。凱利)到太平岸大西北去拓荒定居;有些人在愛德華&iddot;埃弗雷特&iddot;黑爾的鼓動下去開發德克薩斯,要&rdo;征服德克薩斯,免得它征服我們&ldo;;也有些人受伊萊&iddot;塞耶的慫恿前往堪薩斯去為廢奴派助陣;還有些人一直跑到夏威夷群島去建立佈道團或貿易站。即使是留在新英格蘭的,也無不與遠方的許許多多事業和問題息息相關,至少或苦匯款之失期,或等資訊之不至。一八三○年以後,新英格蘭人更感到他們的社會已成為變革的中心。興趣和事業的多樣化,乃是保守的南方所不願見的,也是那個靜寂社會要竭其所能去設法避免的,但那卻是新英格蘭的一心之所繫。
新英格蘭公共生活中的一個令人矚目的現象,就是改革運動的風起雲湧,層出不窮。任何一項改進社會的主意總會吸引一批熱心分子為它到處奔走,請求贊助,要錢要人。而每一項這類運動的背景,無非表明有人不滿於現實社會和理想社會之間的差距。到一八五○年。波士頓還是一個人口不足十四萬的城市,但它卻已經擁有幾十個公益團體,南方人常叫新英格蘭為&rdo;主義&ldo;之鄉;的確不錯;但是南方人以為這些情況不利於新英格蘭,那卻錯了、相反,改革的活力正是整個社會活力的最佳指標。社會上有這樣多人關心社會而總想把它弄得盡善盡美,這種現象實在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