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科幻,你們敢投嗎?(第2/2 頁)
也就是公關和勾兌的時間,孟輕舟不參與這些,他的任務就是陪好幾位大佬。
“韓董,謝謝!”
態度很誠懇,而且人家也當得起!
孟輕舟能夠猜到為什麼老韓這麼講究,老媽周越美在上個月已經就任了魔都文化局的一把手,官不大,權不小,這就是互通有無。
“小孟,接下來有什麼計劃?”
王長天不擔心《那些年》的票房,他想的是能和萬重山更加緊密的合作。
“新的劇本我已經報給光電了,一部科幻片,也是一步小成本的電影,幾位感興趣,不妨繼續合作。”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應該是1952年。因為1952年的誕生了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外太空的小太陽》。
從中國科幻電影產生的那一刻開始,就出現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視覺化,劇本的視覺化。
用傳統電影美術的道具設計來簡單的解釋一下。
比如說劇本中出現一把寶劍,一個明式傢俱。電影美術就需要把這些設計出來,畫出圖,讓道具加工出來用來拍電影。
可是到了奇幻和科幻片上,這些東西就是一個需要設計出來的,不存在於現實世界的東西。是個從無到有的過程。
但是並不是說畫一個不科學,長的奇奇怪怪的,現實不存在的東西就叫做設計。科幻片分軟硬,分故事背景。《et外星人》和太空歌劇《星球大戰》相比就是一部近未來的科幻片。裡面的東西就是近未來的設計。
想象力這個東西,很難界定。說起來沒有具體規則,但也不是讓你信口胡來,完全沒有道理的胡思亂想。
我們看國外的科幻片,雖然我們知道是假的,是虛構出來的,但是人家有合理的科學的解釋,再透過音畫語言,讓我們詳細那是“可能的”是“真的”。
這就是功底了,國外做科幻的,多少本身都會具備一定的科學,社會學,經濟學,邏輯學,數學方面的知識,透過現實合理的推導進行創作。
不僅僅寫作劇本的時候,拍攝時也會找專家論證可能性。這種態度,我們稱之為“嚴謹”。
“科幻?”
可以這麼說,06年的國內影視市場,最沒有票房號召力的,絕對是科幻片,比之藝術片還不如。
孟輕舟的實言相告,讓幾位都陷入了沉思,業績與收益,始終都會是影視公司權衡的重中之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