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河(16)(第2/3 頁)
間土路,依仗土路的落腳,抓牢橫叉而出的岩石樹木,身體各個關節都動起來,肌肉也緊繃勞作,頗為費勁。
宣女士早有準備沒有穿著高跟鞋,但是作為一個城裡長大的娃娃,走在這裡,也是磨出了水泡,讓她可惜自己的絲襪以及腿腕上的擦傷。
而就這樣子折騰了幾個山溝溝之後,群山之中,一處村寨升起著裊裊炊煙。
空氣中漂浮著淡淡的草木精油,我看到了伯根山最後的守護者。
又是翻越了一片陡峭,我們行走在了山間河道,河道里都是大小不一的鵝卵石石灰石,圓滾滾的,直楞楞的,凹凸不平。
宣女士那雙腳這時候已經走不穩這還算正常的路。此刻都需要一根柺杖支撐——實在是她腳上的水泡太嚴重了——真該問問她以前都是怎麼去旅遊的。
但是我想這反而也是個好時機,我那些山裡的朋友可以藉此給她講述山神的奇蹟。
路上宣女士沒少問我這寨子是個什麼祖宅,我都給她留下神秘的印象。
說的神神鬼鬼,就讓這地方有多玄乎。
但其實都是兒時對於大自然的想象,以及祭司手中的藥液確實神奇。
而真到了寨子旁邊,她卻撇乾淨了這些神秘,開始驚歎這種原始的風格裝點。
可能都是搞藝術的,這寨子奇特的混搭風格讓她頗為驚奇。
全都是木頭,也全都是石頭,但是製作出來的領地卻有著幾分古堡的大氣莊嚴。
而且都這個年代了,上面還保留著古典的塔防設計,似乎是我們走進了影視的拍攝現場。
“別在意。他們這地方時不時還會鬧獸災,如果真來了一頭野狼或者半夜裡跑來一頭老虎,這上面的弓弩可就有得用了。”
我說著,寨子上的朋友見我給他比劃的手勢,立馬開門迎接我們的到來。
走進寨子裡,曾經足球場那麼大的空間如今只會更大。
除卻如彎月一般分佈的居民樓社,以及另一處彎月一般分佈的功能區域。
寨子裡還有大片空地出現在兩個彎月的前後。
那裡散養著肉類,也晾曬著一片片衣服,隨風而蕩,也隨陽光而乾燥。
而那些樓屋,他們都是單純的木頭製作,有著高高的樓梯,有著十幾根立柱隔離了與地面的距離。
屋子大多是雙面斜坡,點綴一種樹膠作半透明窗戶,而後點綴一扇木門,門的兩邊擺放裝有草木精油的香瓶,們的周圍也在屋簷下面,就可以擺放稀奇的物品。
或是年終時候美味的臘肉,或是瓶瓶罐罐儲藏著醃菜,也有一些珍奇的乾貨,但是想必都不會在雨天還要放在這裡等待雨淋。
而後二層樓房在圍一圈木欄,防止什麼時候喝醉了酒,或者孩子失足掉落。
這樣一個簡單的居所也就做成了。
從外觀看去屋子都是木頭搭建,都是些圓滾滾的木頭,按照頗具北歐風格的搭建方式做成了我們東方文明的樣子。
雖說非常耗材,但是似乎也沒見到村人的屋子讓林子遭殃。
可能它們也有自己的林木計劃。
寨子裡的人們也有著自己的耕地,有著自己的作坊,如今還在過著農耕生活。
很多人看到我們的第一眼,都或許還記得我兒時經常來到這裡玩耍。
但也有很多村裡人,都已經不知道我是誰。
我信步走去,直奔祭司的屋子。
那裡面總是飄蕩著香氣,大量的花香植物以及瓶瓶罐罐在那門口擺放。
祭司如今快百歲的年齡,卻還身體堅朗的可以站著做自己的工作。
只是現在已經有了接班人選,不像曾經那般自由自在。
他的鍋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