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1/2 頁)
&ldo;是伯父伯孃感情好。&rdo;
林夫人聽得高興,嗔笑道:&ldo;比不得你爹孃。你爹帶著你們娘倆回來的那會兒,驚艷了多少人。&rdo;又上下打量柳如卿,嘆了口氣,&ldo;你長的像你娘,相貌也好。就是……&rdo;
聽到提起已過世的爹孃,柳如卿眉眼低垂,林夫人拍拍她的手,以示安撫,&ldo;翻過年你就二十了,我本想著替你找戶人家,生兒育女就這麼過下去。但你向來是個有主意的。反正你記得,在上京要是受委屈了就回來,伯孃這裡總有你一碗飯吃。&rdo;
柳如卿將頭埋進林夫人頸窩,&ldo;謝謝伯孃。&rdo;
&ldo;傻丫頭,一家人有什麼好謝的。&rdo;林夫人摸摸她的頭髮笑著說道。
迎春新開,楊柳又綠,正是二月風光無限好,枝上花蕾尤抱俏。
秦府前兩日就來人催,年節裡林夫人又趕著做了兩件新衣,給柳如卿一併帶去上京。到了二月初一,秦府門口十幾輛馬車都已準備齊整。此次秦家舉家搬往青州,只留了兩家老僕看守宅院。
林夫人帶著柳如卿趕到時,柳大夫已對著秦老爺謝了千遍。秦家少夫人原就和柳如卿交好,見她前來,便攜了她一同上車,二老跟在後面一路叮囑,送到了城門才止步。
柳如卿望著生活十年的雲安縣漸行漸遠,連日來的不捨之情集結在一起,隨著車轍滾動,越發濃鬱。她微微低著頭,不經意間眼睛一眨,兩滴清淚直直落下來,打濕了手背。
秦少夫人塞了塊手帕給她,她從來口舌伶俐,此時卻也滿腹惆悵:&ldo;今日一別,也不知道何時才能回來。&rdo;
柳如卿淚中帶笑,道:&ldo;會回來的。&rdo;是安慰這閨中密友,也是安慰她自己。
今日一行,天大地闊,前路未知。
第3章 莫愁前路無知己
到了洛縣,秦家要改道而行,柳如卿便與他們分開,獨身一人前往上京。幸而洛縣距離上京不過半日路程,柳如卿腳程慢,也在正午過後抵達明德門。
明德門為上京南面城門,城樓上重簷疊山,古樸雅正。三拱門洞外皆有兵士把守,監視往來過路行人,偶爾遇著可疑的,還要攔下來盤查。
柳如卿隨眾人一道進去,抬眼即見右邊立著一塊石碑,上刻著&ldo;朱雀大街&rdo;四個大字,形體方正,筆畫平直,正是現今最為風行的楷書。道旁皆是各式各樣商戶,看起來似乎和長正街無異。
待她走了約莫一炷香的時間,兩側陡然變得熱鬧起來,茶樓酒坊、醫館典當、金店布坊,鱗次櫛比,連山排海。街上摩肩擦踵,還有雜耍藝人在空閒處舞槍弄棒,贏得圍觀人群陣陣喝彩。柳如卿眼花繚亂,已是許多年未見到這般熱鬧。
她圍觀了一陣,跟著眾人拍掌叫好。有人端著銅盤一圈走過來等著賞錢,她也跟著數了五個銅板撒在銅盤上,叮噹作響。
就在人群散開之際,她抓住一人問道:&ldo;大娘,請問靜善裡怎麼走?&rdo;
&ldo;看你面生,是頭回來上京吧。&rdo;
柳如卿點點頭,微微一笑。
&ldo;你再往前走,靜善裡就在伊洛河邊上,看到倚馬橋就知道到了。&rdo;又貼心叮囑道,&ldo;看你孤身一人,可要小心。&rdo;
柳如卿莞爾,真心謝過,方告辭繼續前行。
又行了小半個時辰,才見到相隔南北的伊洛河。當中一座三拱石橋銜接,旁邊一匹石雕白馬,右邊立著一塊石碑,上書&ldo;倚馬橋&rdo;三字,還有一篇小傳,詳述起名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