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1/2 頁)
一根可以迅速進行更換的槍管透過一個槍尾閉鎖螺帽(ferture nut)同槍尾結合在一起。整個設計的出發點是後座部件在向前運動的過程中進行擊發,這也就是說,在把反後座裝置推回後方之前,後座力首先必須克服掉槍管與槍機這一組合質量所具有的動量,這就使得作用在射手肩部的後座力變得較為緩和。美軍在對這種武器進行試驗以後宣稱,這種反坦克槍的後座力並不比762&ldo;斯普林菲爾德(sprgfield)&rdo;步槍大。在第一次發射時,必須由人力將後座部分拉向後方,此時應轉動位於右側的手輪,手輪上環繞有腳踏車鏈條,透過鏈條,即可將後座部分拉向後方。在第一發完成人工開閂動作以後,以後各發在發射時的火藥氣體作用下,槍機即可自動構成待發狀態。它的彈匣系由左方供彈,彈匣容量為5發。其步兵用型號的全重,包括雙腳架在內,大約為97 lb(44kg)。槍手班的人數不得少於2-3人。它的人員數量雖然有所增加,但卻可以在250 yd(2285)距離上穿透30或125 厚的裝甲。這種威力雖然已經達到其它反坦克槍的2倍,但對於1941-1942年的中型坦克仍然毫無效力。37反坦克炮的炮彈尚且從t-34坦克上跳飛,而20口徑的槍彈‐‐不管它的飛行速度多快‐‐也不會有更好效果。更何況,這種武器還有其它一些缺點。譬如,它的部件結構比較複雜,只有使用複雜的機加裝置才能製造;此外,它的運動機件對塵土和雨雪也比較敏感,因此,在使用中經常出現麻煩。同時又由於它必須由2-3人的射擊組才能進行操作,因此在步兵連內很少有使用機會。然而,步兵連又恰恰是最需要它的單位,也只有在步兵連裡,它那本來不大高超的效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沒有辦法,後來只得把它改裝到步兵營,作為營一級的專用武器,儘管它也曾受到一些部隊的歡迎,但並未普遍進行裝備。這種反坦克槍後來有很大一部分被轉交給義大利陸軍,義大利人曾將這種武器使用於北非和西西里島戰役。1943年,在義大利投降時所交出的清單中,就有這種武器的名字。
上述這些權宜之策,對前沿步兵並未帶來多少幫助。而前沿步兵,當時在蘇軍的強大坦克攻勢面前,正面臨著日益沉重的壓力。展望1942年,儘管他們的佔領區正在擴大,但就反坦克火炮的發展而言,他們的前景卻令人不寒而慄。僥倖的是,有幾種替代火炮即將問世。第一種,就是40年式反坦克炮,這是德國自己設計的一種口徑為75的火炮,為了生產這種火炮,早在1939年,德國陸軍就已與克擄伯(krupp)公司和萊茵一博西格(rhetall-borsig)金屬公司分別簽訂了合同,但由於忙於其它任務,因此,一直到蘇德戰爭爆發,這兩家公司都還沒有為這種火炮作好生產準備。而當現有武器的侷限性一經發現之後,這兩家公司便立即加快了40式反坦克炮的合同進度。
十分懂得戰時對兵工產品需求量巨大的萊茵-博西格金屬公司,率先生產了一種標準型號的等口徑火炮,這種火炮在結構上與當時已經裝備並且取得很大成功的38式50反坦克炮相同。而克擄伯公司設計的則是一種新的錐膛火炮,為了與其它火炮加以區別,將其取名為41式反坦克炮。由於40式反坦克炮具有結構簡單和易於掌握的優點,因此贏得了合同,並且投入了大批生產。這種火炮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戰績卓著,而它所具有的在1000距離上,著角為30度時,可以穿透94(37)裝甲的穿甲威力,在當時被認為是非常令人滿意。後來,在一段時間以後,又提出了第二種計劃,因為必須為這種火炮的簡單性付出一定的代價。這種火炮重達1 t 9 cwt(即14982kg),炮手班難以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