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張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第3/3 頁)
張陳王周傳》中,班固繼承併發揚了司馬遷的觀點。
強調張良在劉邦奪取天下的過程中所起的關鍵作用,特別是其深思熟慮、見微知著的能力。
3 儒家視角:
儒家學者多稱讚張良的忠誠與智謀,認為他是忠臣的典範。
其輔佐劉邦而不居功自傲,最終選擇隱退,體現了儒家“進退有度”的處世哲學。
2 近現代及當代評價
1 學術研究:
近現代歷史學家在研究漢初歷史時,通常會給予張良以正面評價。
認為他在複雜的政治環境中,能夠準確把握時機,提出並實施有效的策略,對漢朝的建立與鞏固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2 文化影響:
在文學、藝術及影視作品中,張良常被塑造成智慧、謙遜、神秘的形象。
如京劇中的“三進履”故事,就展現了張良年輕時的忍辱負重和後來的非凡成就。
這些作品進一步加深了民眾對張良正面形象的認知。
3 哲學思考:
從哲學角度,張良晚年對黃老之學的推崇,反映了他對於權力與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這種超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在當代社會仍具有啟示意義,被一些學者視為古代中國知識分子追求理想境界的象徵。
四 結語
張良的一生,是智慧與勇氣的傳奇。
他的事蹟不僅體現了個人的英雄主義,更展現了深邃的政治智慧和高潔的人格魅力。
在歷史的長河中,張良的名字與那段波瀾壯闊的時代緊密相連,成為後人不斷追憶和學習的典範。
——————————
《子房遺風》
圯橋一納履,雲夢幾多謀。
運籌非紙上,決勝在帷幄。
漢室根基定,功成身早抽。
留侯何處去?白雲深隱幽。
註解:
1 圯橋一納履:典故出自張良年輕時遇黃石公,三次為其拾鞋,終得《太公兵法》,寓意其謙卑受教,得遇良師。
2 雲夢幾多謀:指張良協助劉邦策劃諸多關鍵戰略,如鴻門宴脫險、下邑畫策等,其中“雲夢”泛指其深邃的計謀。
3 運籌非紙上:強調張良不僅是理論上的謀士,更是實踐中的智者,能將計謀轉化為戰場勝利。
4 漢室根基定,功成身早抽:指張良在幫助劉邦建立漢朝後,明智地選擇退隱,不貪戀權位。
5 留侯何處去?白雲深隱幽:
以“留侯”尊稱張良,結尾描繪其隱退後的神秘與超然,如同融入自然的白雲之中,留給後人無限遐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