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33(二更)(第3/5 頁)
那也太過拖沓了。
反正……這個學生以此刻看來的表現,讓人覺得並不難教。
沒必要死板按照規矩辦事。
在這出拜師禮行完後,束脩被人暫時拿去到一邊,盡數放在筐中,到時可由劉仁軌帶回家中,桌案上很快換成了筆墨紙硯。
劉仁軌端詳了一番李清月的樣子,見她已在下方案几後頭坐好,不似頭一遭進書房讀書的樣子,臉上沒表露出什麼態度,捋鬍鬚的速度卻比平日裡慢了幾分。
倘若有與他相熟之人在此,便能告訴旁人,這得算是他心情尚好的表現。
他想了想,先開口問道:“公主往日看過哪些書?”
這問題還是要先問清楚的,總不能一通亂教。
聽她說話表達流暢,應當有些早熟,劉仁軌估量著不需自一一三教起。
但他萬沒想到的是,自己會從李清月這裡得到一個這樣的回覆。
“《千字文》與《急就篇》均已學完了,《太公家教》也念過一半,《詩經》與《論語》做過謄抄,未能盡數背下,《雜集時用要字》與《俗務要名林》都通讀過。”
“謄抄過的部分都在這裡了。”
李清月伸手指了指一邊,劉仁軌這才留意到,同時身在此地的還有一位約莫一十歲的年輕人。
在他的身邊堆著厚厚的一沓紙張,按照紙張的褶皺程度來看,應當均是使用過的。
劉仁軌起身走到這疊紙張旁邊,便見其上尚有些稚嫩的墨字。
從最上方的一張往下翻去,字樣越發有了章法,不像是匆匆寫成的。
雖仍欠缺筆力,但能看得出,她所學書法裡,有著名家指導的影子。
而其中所寫內容,正與李清月話中所說並無差別。
這可真是讓劉仁軌嚇了一跳。
誰見過三歲孩子折騰出這樣多東西的?
便是昔年先帝的徐賢妃,在四歲之時也就是通讀論語與毛詩而已。
再看這位小公主所念書籍,目的性也很明確。
《千字文》與《急就篇》都是孩童啟蒙讀本,自然要先學完以確保識字。
《雜集時用要字》與《俗務要名林》則是對前者在用字和詞彙上的補充,所以只是通讀而非背誦。
《太公家教》念過一半,是因其中乃是做人道理,但未可盡信,可不全讀。
《詩經》《論語》在謄抄紙張中出現得最多,以劉仁軌猜測,她說是說的未能盡數背下,大抵還是往謙虛了說的。
他抬眸朝著那守在一邊的年輕男子看去,隱約記得自己此前在街頭偶遇鄧王的時候見過他。
正是被鄧王稱作“文采斐然,我之相如”的盧照鄰。
這位……應當不是來為公主做偽證的,而更像是個陪讀,也就讓李清月所說的話更有了可信度。
可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啊。
劉仁軌在這一刻心中思緒百轉,甚至生出了幾分迷茫之感。
但他到底如武媚娘所預料的那樣“沉穩”,或者說心志堅定,已在轉瞬間回過神來。
在重新落座之後,他便朝著李清月問道:“多餘的考校就不必了,想來公主也不會在此事上誆騙於我,那麼公主是想學《禮記》還是《春秋》?”
說句實話,不用從習字開始教起,對劉仁軌來說還舒坦不少。
既然安定公主的習字準備都已妥當,那也不必非要按照什麼“公主該學何物”的規矩了。
劉仁軌在接下這任務前,因無甚可參考,乾脆將皇子教習的章程給借了過來。
他估摸著盧照鄰此人既陪同公主謄抄論語詩經,總是已將其講解過一些的。
這樣一來,按順序便該是禮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