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第1/2 頁)
張大郎如今對這個妹子也很尊重,若無必要決不會落了她的面子,見她不願便罷了,只放緩了腳步等著她一道。
大周朝經濟繁榮,連著外賣行也早早興起,張家要先去賣了關東煮再去買筆墨,便先去了靠近碼頭的市集,那兒人流匯聚,最容易賣東西不過。且因如今吃食多了,價格也便宜,縣裡人家也有不開火的,隻日日訂了飯食讓小二送家來。
現在不過剛到辰時,街道上已經處處行人,大多身上都隨身攜帶著小瓦罐,備著將看上的吃食打包回家。
張知魚盯上的便是這些小有資糧的外食客。
走了小半個時辰,張家人才走到市集,裡邊販了絲布菱米、花生胡桃的小販早早地就佔好了位置,等張大郎勉強找了個空地將車停好後,就見魚姐兒已經跟個熟手似的吆喝起來了。
只她深諳廉價、美味、健康乃美食最大奧義,且這會兒並無虛假廣告一說,一開口便驚得同行啞了聲兒。
「全縣第一平民小吃,三文錢吃飽,五文錢吃好,十文錢扶牆走嘞」
「冬日蘿蔔小人參,進城藥鋪就關門」
幾句下去,不說張大郎,旁邊賣豆腐的大哥都看不下去了,不知怎麼也覺得臉燒得慌,忙小聲看著魚姐兒:「這樣小的姐兒,怎這樣會說話,賣個菜倒跟仙丹似的。」
張阿公一過十月便跟個兔子精似的不停補種,這些年下來張家誰不知道蘿蔔好?張知魚就細細跟他說:「蘿蔔就是好東西啊,我阿公說了,蘿蔔可以滋陰祛肺熱,下氣洩氣,消化不好的人吃了對身體特別好。」
豆腐郎見她念念有詞覺得好玩兒:「你阿公又不是大夫,定是唬你的。」
月姐兒就道:「我爹就是大夫,我家裡每年也吃好多蘿蔔呢,現在不僅我爹是大夫,我侄女兒也要成大夫了。」
豆腐郎見她不似玩笑,忍不住多看了幾眼魚姐兒,這還沒他大腿長就做大夫?這怎麼可能,誰家會送女孩兒去做大夫,就是藥鋪子也不收女大夫啊。
張大郎聽他如此說就有些不高興:「她才六歲多就連針都會紮了,看到我胳膊沒,就是她治的!藥鋪以後還能不收她?」竟眨眼間就將自己爹的功勞轉給魚姐兒。
豆腐郎看了看他吊起來的手臂,將信將疑:「這都是蘿蔔治的?」
「你家骨斷了吃蘿蔔治吶?那不得去看大夫吃藥嗎?」張知魚一聽就笑,「蘿蔔還洩氣解藥呢,吃了藥便不能吃它,還不能跟人參一塊兒吃,非要吃也得兩個時辰以後。」
「誰家有人參還吃蘿蔔過活兒?」豆腐郎嘀咕。
魚姐兒就道:「我家也沒參吶,阿公就讓我們吃蘿蔔,小孩兒老人容易積食,就是去藥鋪大夫不也得這麼說?喜歡吃就吃味兒,買不起藥的窮人家我阿公就讓他們回去吃些蘿蔔。」
魚姐兒小小一個人說得頭頭是道,周圍聽她說得多了,也豎起耳朵聽。
有出來賣菜的婆子就問:「那你的蘿蔔怎麼賣?」
梅姐兒一聽就呆了,她們昨兒壓根兒沒商量過!以往這是都是李氏拍板,再不要她們操心。
張知魚遞給梅姐兒一個安撫的眼神,表示自己早就想好啦, 「素的兩串一文。魚丸一文一串。」
市集上一個口感粗糙的炊餅都需兩文錢,這價格實不能說貴了,但關鍵是南水縣產蘿蔔,這會兒正便宜,文錢能買一整個。
鬧清了價格婆子笑臉兒一收,轉身就走,周圍人也一鬨而散,再見不著半個。
張知魚唸了好一會兒都沒賣出一串,肚子卻咕咕叫起來。因早上起來得早,李氏怕串子賣不掉。便沒給做早飯,只讓餓了就吃釜裡的,省得剩太多。
梅姐兒趁著攤子左右沒人,便拿了兩串丸子出來給兩個小的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