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部分(第3/5 頁)
。這次的拜帖之上,卻恭恭敬敬地寫上了“玄光觀了塵真人”的字樣。也就是說,了塵不在只是一個高功道士,還是一山之師了。
但了塵卻絲毫高興不起來,送走了各個道觀觀主之後,了塵一臉嚴肅。
“師父,您為何不高興?”接見京師各位觀主的時候,雲華作為了塵的大弟子,自然陪在師父身邊。這也算是將雲華介紹給天下同門的表示。
“風雨將至,可憐道佛看到的都永遠只有自家門前的一畝三分地,全無半點向外之心啊!”了塵嘆道。
雲華似懂非懂,了塵也沒解釋。如今的大明誰會知道?誰會在意?世界上還有兩個宗教都在一手持經,勸人向善,一手持刀,使人皈依啊!特別是綠教,都快將大明包圍了,道佛兩教還盡在大明這一畝三分地上針鋒相對,猶是不知死活啊!
山雨欲來風滿樓,這會不是百官相逼,而是道佛兩教起了簍子。外面道佛兩教異常地舉動,自然瞞不過朝廷百官,也瞞不過三廠一衛的耳目。
百官們唯恐道士和尚們在京城之內引起****,紛紛上表請求朝廷干預。奈何百官私底下佛教徒很多,親近道教的也不少。這會也總算沒讓正德為難,他們自己就開撕了。而大部分不信教的官員卻冷眼旁觀,看好戲。渾不似面對君權時的同仇敵愾。
正德將所有關於道佛兩教的奏章統統留中,可京城局勢卻不會因為正德置之不理而平靜下來,反倒暗潮愈發洶湧了起來。
“真人可知外面情形?”正德今天特地陪了塵讀了一上午道經,終究是忍不住問了出來。
“福生無量天尊!貧道自然知曉?“了塵點頭道。
”佛道之爭將起,百官譁然,真人可有消弭之法?“正德顯得有些擔憂了。大明不似前朝,歷來對宗教控制很嚴,道佛兩教平靜了百年,沒想到如今又要衝突再起,正德自然擔心。
”道佛之爭,只關信仰,無關俗世,陛下儘可放心。“了塵答道。
”可人心惶惶如何是好?“正德又問道。
”陛下對蒙元道佛四次論法怎麼看?“了塵沒有回答正德的問題,反而問起了正德對兩教的真實看法。
”這個。。。“大明是在驅逐蒙元的基礎上建立的,離那個時期也不遠,不過百餘年。正德自然也是讀過史書的,自然知道了塵說的是什麼。卻礙於了塵這個三清弟子當面,不便說出來而已。
”蒙元民有四等,漢人最低。打壓道門,爭《老子化胡經真偽》。不為道佛高下,只為了華夷之辯啊!“了塵長嘆了一口氣道。
“朕明白了。”正德點頭應是。
只是到底明白不明白,自有他自己知道了。
“福生無量天尊!陛下不必憂心,不過辯法而已。陛下自可持中而論,無需顧慮。”了塵給了正德一個保證。
正德這才放心似的長舒一口氣,道:“多謝真人!”
正德滿意而去,了塵卻不見得高興。不一會兒,雲華抱著狐狸來了,見得師父一臉嚴肅的模樣,很是奇怪地問到:“師父,何事憂心?”
了塵一笑道:“或許,貧道入京早了二十年”。
若是嘉靖朝,當不會有如今道佛相爭的局面。如無了塵,歷史中正德本該信佛教才是,而且還是藏傳佛教,了塵入京,總算沒讓正德一頭扎進佛教裡面。卻也沒讓正德真正站在道家一邊。
不然何來今日一問?
第九十章 大道之爭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
正德絲毫不知道了塵對他態度的些許改變,或許了塵在太后面前的一番對答,也傳到了正德耳朵裡,所以才會有了當日一問。卻不知道,了塵本已擺開的七星星燈又一次悄然收起。得失之間,不過轉瞬一念罷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