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我的天理論(第1/3 頁)
卯時初,我被曹化淳搖醒,我的起床時間再一次被迫提前。
凌晨三點,慘絕人寰!
早飯是沒時間吃的,洗漱之後抬腳就走,好在周媽媽起的更早,只食盒就備了四提。而束脩就準備的更多了,最顯眼的莫過於四條燻鹿腿,楊家春一條扁擔擔著晃來蕩去的,上面還拴著紅繩。
周總管在前引路,我在他身後跟著,我身後又跟著三個挑扁擔的跟班,就這樣頂著滿天星斗來到文華後殿。
踏入微言閣,在下首端坐的四位起身行臣子禮,我在回禮前掃了他們幾眼,幾人的臉色似乎不怎麼好看。
我猜對了,都是被迫的,內閣幾個糟老頭不幹人事啊,這師徒哪有強迫的?
按民間拜師禮來說,我需上拜師帖子,先生收了之後,學生叩首拜師送束脩,而後先生訓誡幾句,便算禮成。
皇家自然不一樣,學生是君而先生為臣,皇帝聖旨之下也就沒了這些規矩,但為了表示尊敬,我還是把腰彎的更深一些。
走完流程之後我獨自坐在上首,而下首卻端坐著四名先生,給我的感覺就是我才應該是先生。
因為之前的那場衝突,導致現在的場面頗有些尷尬,我不知道他們能教我什麼而他們又不知道該從何處開始。
最終,年齡最長的趙士楨同學問我,“殿下,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微臣等有幾問請殿下作答,而後方才能有所教授。”
“先生請問,學生盡力而為。”
我是有些矛盾的,並不是怕回答不上他們的問題,而是在考慮我是按著教科書來回答還是按著本心來回答呢?
趙士楨略略思索,他開口問我。
“何為仁?”
我思索了一下回答他。
“《禮記》有云,上下相親謂之仁。我以為愛親族是仁,愛鄉里是仁,愛人人也是仁。
《禮記》有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我以為此為至仁。”
關於‘仁’,我的回答就是標準答案,從古至今沒有任何歧義,我認為‘仁’就是華夏一以貫之的普世價值。而透過觀察幾位先生的顏色,顯然我的回答令他們很滿意。
這是好的開始,但願接下來沒有令我難以回答的問題。
可惜,也只是但願。
劉宗周同學大嘴一張。
“何為理?”
我抬頭看向劉宗周,很想在這位道貌岸然略顯迂腐的傢伙臉上捶幾拳。思索了好一會兒,我還是決定按著自己的本心來回答,至於後果......我也不知道會有多嚴重,我很期待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
我起身走到劉宗周面前,對他微微拱手,我回答他。
“程朱言‘性即理’,陽明先生言‘心即理’,其實把理換作佛或者道也可,都指的是天!儒稱天理,佛稱涅盤,道稱天道。
我卻以為天理就是天理,性情就是性情,人心也只是人心。
理分天理,人理。
天理是規則,天有日月星辰,日出月落,四季有分,可以認識可以利用但不可以更改。
人理是秩序,人人認可並努力遵循的信條就是秩序。例如偷盜是不對的,要受到懲罰,即便盜賊也知道這個理。人理源於人與人之間互相依存互相交換,它約定俗成,人所共知,而非天理虛化於人。
天理不分善惡,無分好壞,簡而言之,天是不會思考的,它同這花這草這木究其根本是一樣的,就如冬冷夏熱,你認識到了就可以提前做棉衣備扇子,同善惡人心毫無關係。
人理分善惡,遵從秩序就是善,違反秩序就是惡。人之善惡同天理也沒什麼必然的關聯,也就是說打雷下雨,哪裡乾旱哪裡多水只是天道規則使然,同君王有道無道,人心